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突兀  拼音:tú wù
1.高耸的样子。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2.唐突意外。《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当下公民忽说出那句突兀的话来,大家惊问所以。」
《國語辭典》:别变(別變)  拼音:bié biàn
1.因意见不合而吵闹或赌气。《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若不是这等体贴,我生生的叫人别变死了。」
2.休妻或卖妾。《金瓶梅》第一一回:「中有时道使时道,没的把俺娘儿两个别变了罢!」也作「辨别」。
《國語辭典》:疙瘩  拼音:gē da
1.皮肤上突起的疱块颗粒。《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才躺下去,颈脖子上就起了几个大疙瘩,痒得难熬,一夜到亮,没有好生睡。」也作「疙疸」。
2.泛指圆形块状的东西。如:「冰疙瘩」、「面疙瘩」。
3.绳结。如:「在这条绳子上打个疙瘩。」
4.比喻不通畅的文字。如:「文章中有些疙瘩。」
5.比喻难解的麻烦或心中的郁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抚院来的三月头里,这协台得著了文书,就是心下一个疙瘩。」也作「疙搭」。
《漢語大詞典》:窝别(窩彆)
方言。烦闷;别扭。《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 晁源 要了纸笔,放在枕头旁边,要与他父亲做本稿,窝彆了一日,不曾写出一箇字来。”
《漢語大詞典》:瘪扭(癟扭)
别扭。 闻一多 《飞毛腿》诗:“我说 飞毛腿 那小子也真够瘪扭。”
分類:别扭
《漢語大詞典》:撇扭
别扭。 周作人 《〈知堂文集〉序》:“老实的朋友读了会误解的地方难免也有罢?那是因为写文章写得撇扭了的缘故。”
分類:别扭
《漢語大詞典》:隔眼
(1).窗子眼。 宋 无名氏 五国故事卷上:“尝於宫中以销金红罗羃其壁,以白银钉瑇瑁而押之,又以緑鈿刷隔眼,糊以红罗。”
(2).指表格上的栏目。《元典章新集·兵部·急递》:“各处铺司如遇承接文书到铺,毋得停滞,即便於隔眼上填写时刻,责付递传。”
(3).方言。别扭。 井岩盾 《辽西纪事·瞎月工伸冤记三》:“你这小子真隔眼,人家雇着二十多个人就是你捣乱,给你那个你就那个不就得啦!”
《國語辭典》:刺目  拼音:cì mù
惹人注意或不顺眼。如:「新潮前卫的打扮令人觉得刺目。」
《漢語大詞典》:窝窝别别(窩窩彆彆)
形容气闷,别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十:“人家上前方,当上英雄了。我呆在屯子里,窝窝别别的,算个啥呀?”亦作“ 窝窝蹩蹩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六:“ 老孙头 笑瞇左眼说:‘对, 萧队长 回咱屯子好,咱们农会,又宽绰,又暖和,不像这儿窝窝蹩蹩的。’”
分類:气闷别扭
《漢語大詞典》:别拗(彆拗)
别扭,违拗。《水浒传》第十六回:“你三人和他做伴去,一路上早起,晚行,住歇,都要听他言语,不可和他彆拗。”
分類:别扭违拗
《漢語大詞典》:鳖拗
亦作“鱉拗”。 犹别扭。意见不相投。鳖,用同“ 彆 ”。《水浒传》第十四回:“倘或路上与小人鱉拗起来, 杨志 如何敢和他争执得?”
《漢語大詞典》:吵螺蛳(吵螺螄)
亦作“ 吵螺丝 ”。 找别扭;吵闹。《群强报》1920.5:“你这书是诚心往公案套子上找辙,这不叫诚心吵螺蛳吗?”《实事白话报》1926.1.7:“单说 二成 这位媳妇……骄悍比婆婆还要加倍,自过门之后,没有一天不吵螺丝。”《实事白话报》1926.2.21:“﹝ 陶生 ﹞猛孤丁的由床上爬起,说:‘你们这不是诚心吵螺丝?’”
分類:别扭吵闹
《國語辭典》:拗口  拼音:ào kǒu
发音彆扭、不顺口。《红楼梦》第三五回:「我的名字本来是两个字,叫作金莺。姑娘嫌拗口,就单叫莺儿。」
《漢語大詞典》:抽抽趔趔
犹言别别扭扭。 王汶石 《风雪之夜·春节前后》:“啊呀呀!几十岁的人了,还像个娃娃似的,抽抽趔趔的干啥呀!”
分類:别扭
《國語辭典》:扭别(扭別)  拼音:niǔ bié
彆扭、不自然。《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你以后顺头顺脑的,不要扭别,你凡事都顺从著,别要违悖了他的意旨。」《红楼梦》第八一回:「各人有各人的脾气,新来乍到,自然要有些扭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