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两岐(兩岐)
亦作“ 两歧 ”。
(1).分为两支。后汉书·张堪传:“﹝ 张堪 ﹞拜 渔阳 太守……乃於 狐奴 开稻田八千餘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 唐 吕温 《道州观野火》诗:“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2).指两个分岔。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宋 陆游 《雪作》诗:“飞蝗扫地无遗种,瑞麦连云有两歧。” 明 李东阳 《周公神道碑》:“麦有两岐,芝有三秀。”
(3).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子肃两岐功,我滞三冬职。”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北堂已足夸三釜,南亩当今识两歧。”
(4).借指麦子。 南朝 梁 沈约 《留真人东山还》诗:“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5).指特异之禾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两岐爰少;繁絃九变,大护殊稀。”
(6).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张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节:“而 湘 赣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粤 代表 黄 君 克强 亦本在 汉阳 ,故復电催各省迅即派员赴 鄂 ,以免两歧。”
《漢語大詞典》:枝分
分支,分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淮水 於县枝分,北为 游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汉水 ﹞北出 旬山 ,东南流,逕 平阳戍 ,下与 直水 枝分东注。”
《国语辞典》:杈枒  拼音:chā yá
树枝分岔的样子。唐。杜甫〈雕赋〉:「击丛薄之不开,突杈枒而皆折。」也作「杈桠」。
《國語辭典》:岔口  拼音:chà kǒu
分岔处。如:「到了前面岔口,我俩就分道扬镳了。」《红楼梦》第一七回:「众人诧异:『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漢語大詞典》:岔路口
道路分岔的地方。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次早,打发了店钱,直送 郭孝子 到二十里路外岔路口,彼此洒泪分别。”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他们上了岸,还是一路谈笑着,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岔路口。”
《国语辞典》:岔劈儿(岔劈儿)  拼音:chà pī ér
北平方言:(1)顺著纹理裂开或分岔。如:「这枝毛笔的笔尖都岔劈儿了。」(2)指差错、意外事故。如:「没想到这件事半途出了岔劈儿。」也作「岔批儿」。(3)指声音沙哑。如:「班长为了维持班上的秩序,喊得嗓子都快岔劈儿了。」也作「岔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