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相人  拼音:xiàng rén
观察人的体貌,以判断吉凶祸福。《左传。文公元年》:「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汉书。卷四五。蒯通传》:「仆尝受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
《國語辭典》:陶俑  拼音:táo yǒng
一种以陶土捏塑成形的陪葬物。兴起于战国晚期,有人物、动物等造型。近年来出土的秦代兵马俑,即是陶俑的一种。
《漢語大詞典》:土俑
古代用泥土烧制的殉葬的偶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再选 六朝 及 唐 之土俑,托善画者用线条描下。”
《国语辞典》:提著影戏人子上场(提著影戏人子上场)  拼音:tí zhe yǐng xì rén zi shàng cháng
(歇后语)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影戏是藉灯光在纸幕上显出影子来的偶人戏,戳破了纸,就没戏可唱了。比喻不要揭去假面具,不要揭穿老底暴露出真相。《红楼梦》第六五回:「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提著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
《国语辞典》:偶戏人(偶戏人)  拼音:ǒu xì rén
木偶戏或傀儡戏中所用的小偶人。《红楼梦》第五○回:「众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
《国语辞典》:摩合罗(摩合罗)  拼音:mó hé luó
1.阴历七月七日,用来供奉的小偶人。也作「魔合罗」。
2.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九出:「小鬼!对恁公主说,大唐三藏国师摩合罗俊徒弟孙悟空来求见。」也作「魔合罗」。
《国语辞典》:摩喉罗(摩喉罗)  拼音:mó hóu luó
1.民间习俗于七夕日用来供养乞巧的偶人。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漢語大詞典》:泥俑
陶俑。古代用以殉葬的陶制偶人。 徐迟 《火中的凤凰》十二:“他们劫走了的有三代彝鼎, 秦 汉 砖瓦,玉器铜镜, 南北朝 造像, 隋 唐 泥俑,三彩器皿, 唐 以来最精的绘画、瓷器、家具、装饰物等。”
《漢語大詞典》:蜡糖人(蠟糖人)
以染色蜡液加入饴糖中所制成的小偶人。 明 袁宏道 《与李本建书》:“辟如婴儿,见蜡糖人啼哭不已,及一下口,唯恐唾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