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辞阙(辭闕)
京官外放,赴任前朝见皇帝。 唐 杨巨源 《送裴中丞出使》诗:“辞闕天威和雨露,出关春色避风霜。”参见“辞见班。”
《漢語大詞典》:谒辞(謁辭)
(1).莅任前晋谒辞行。东观汉记·丁鸿传:“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予为 萧 令,周旋謁辞故司空 宣伯应 。”后汉书·梁冀传:“ 宫 内外兼宠,威权大震,刺史、二千石皆謁辞之。”
(2).晋谒之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至门, 松石 先入,通謁辞,出揖,乃登堂。”
(3).请为文辞。 元 黄溍 《福州路总管追封天水郡侯谥景惠赵公墓志铭》:“尚其嗣人,克图不朽,驰书謁辞,式告永久。”
《國語辭典》:京债(京債)  拼音:jīng zhài
旧时新任命的外官在赴任之前,为置办行装,在京城借贷的债务。《旧唐书。卷一八。武宗本纪》:「又赴选官人多京债,到任填还,致其贪求,罔不由此。」《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晁秀才选了这等美缺,那些放京债的人,每日不离门缠扰。」
《漢語大詞典》:导吏(導吏)
担任前导的小吏。 唐 岑参 《送颜平原》诗:“海风掣金戟,导吏呼鸣騶。”
《国语辞典》:放京债(放京债)  拼音:fàng jīng zhài
旧时出仕京官,因上任前需送礼给上司,因此往往得借钱以应付开销,故称这种借银放债的为「放京债」。《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些放京债的人,每日不离门缠扰。」
《國語辭典》:带肚子(帶肚子)  拼音:dài dù zi
1.女子怀孕。如:「如今他浑家带肚子,大小事情只好多将就她。」
2.旧日以金钱借与外任官,而随往任所,充当幕宾或仆人,倚其势以牟利。《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他又弄到一个带肚子的师爷,一个带肚子的二爷,每人三千,说明到任之后,一个管帐房,一个做稿案。」
《漢語大詞典》:领凭(領憑)
领取凭证。旧时地方官赴任前,须先在京都吏部领取文牒,谓之“领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画凭领凭》:“又半月,赴吏部领凭;凭虽部给,而僉限则在科。”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晚生是前月初三日在京领凭,当面叩见大老爷,带有府报在此。”《天雨花》第八回:“天子见他非百里之才,特放 山东 东昌府 太守,接了家眷,领凭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