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掩耳  拼音:yǎn ěr
捂著耳朵,表示不愿听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有识傍观,犹却掩耳,况当之者乎?」
《漢語大詞典》:瘖聋(瘖聾)
(1).哑和聋。《淮南子·泰族训》:“瘖者不言,聋者不闻,既瘖且聋,人道不通。故有瘖聋之病者,虽破家求医不顾其费。”
(2).喻对事物不闻不问,闭目塞听。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 永平 五年,詔书捕男子 周虑 。 虑 素有名称,而善於 敏 , 敏 坐繫免官。及出,叹曰:‘瘖聋之徒,真世之有道者也,何谓察察而遇斯患乎?’” 宋 梅尧臣 《前以诗答韩三子华后得其简因叙下情》:“偶尔道瘖聋,多疑已窃指。”
分類:不闻不问
《國語辭典》:装聋作哑(裝聾作啞)  拼音:zhuāng lóng zuò yǎ
故意不闻不问,假装不知道。《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那先生一来见他不像个读书之人,二来见他老官儿也不像认真要儿读书的,三来又贪著些小利,总然有些知觉,也装聋作哑,只当不知,不去拘管他。」《醒世姻缘传》第七三回:「人势众大,只好装聋作哑,你敢向那一个说话?」也作「装聋装哑」。
《漢語大詞典》:妆聋作哑(粧聾作啞)
不闻不问,假装糊涂。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则这 白侍郎 正是我生死的冤家。从头认,都不差,可怎生粧聋作哑。”
《漢語大詞典》:推聋妆哑(推聾妝啞)
谓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水浒传》第四九回:“伯伯,你不要推聋妆哑。” 明杨珽《龙膏记·罗织》:“ 张无颇 ,你不要推聋妆哑,这是丞相书中言语。”亦作“ 推聋作哑 ”。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他説着英雄话,你怎的乔禁架,使不得推聋作哑。”
《漢語大詞典》:袖手充耳
谓不闻不问。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中有从旁解纷者,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分類:不闻不问
《国语辞典》:诈哑佯聋(诈哑佯聋)  拼音:zhà yǎ yáng lóng
即「装聋作哑」。故意不闻不问,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而置身事外。《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一。双忠记。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国语辞典》:丙吉问牛(丙吉问牛)  拼音:bǐng jí wèn niú
汉丞相丙吉出游时,遇到路人相殴,不闻不问,却非常关心经过的牛只为何喘息不停。典出《汉书。卷七四。丙吉传》。后以丙吉问牛称誉官吏关心民间疾苦或借指居丞相之要职。唐。邵谒〈论政〉诗:「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亦有借以反讽官吏本末倒置,问牛不问人。
《國語辭典》:闭明塞聪(閉明塞聰)  拼音:bì míng sè cōng
闭上眼睛,塞住耳朵。比喻不看不闻,不与外界有所接触。汉。王充《论衡。自纪》:「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國語辭典》:蔽聪塞明(蔽聰塞明)  拼音:bì cōng sè míng
蒙住耳目。比喻对外界事物不予闻问。如:「人活著,有些时候不妨蔽聪塞明,麻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