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佳  拼音:bù jiā
不好。如:「他最近健康情况不佳。」
《漢語大詞典》:无适(無適)
(1).见“ 无适无莫 ”。
(2).无敌。适,通“ 敌 ”。战国策·秦策三:“ 吴王 夫差 无适於天下,轻诸侯,凌 齐 晋 ,遂以杀身亡国。”《淮南子·齐俗训》:“夫一者至贵,无适於天下,圣人託於无适,故民命繫矣。”
分類:无敌
《國語辭典》:无适无莫(無適無莫)  拼音:wú dí wú mò
语本《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指对于人事没有偏颇及厚薄之分。汉。刘梁 辩和同论:「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晋。郗超 奉法要:「夫君子之心,无适无莫,过而无悔,当不自得。」
《国语辞典》:不展  拼音:bù zhǎn
不舒张、不能伸展。如:「一筹不展」、「眉头不展」。
《國語辭典》:皱眉(皺眉)  拼音:zhòu méi
双眉紧蹙,表示不满、不悦或忧愁。《西游记》第二三回:「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自己正待起身,恰好陆制台的信已送到。钱县尊看了,只是皱眉,当下打轿上院。」也称为「皱眉头」。
《漢語大詞典》:蹙蹙
(1).局缩不舒展。《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郑玄 笺:“蹙蹙,缩小之貌。我视四方土地日见侵削於夷狄,蹙蹙然虽欲驰骋无所之也。”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不肯学蹙蹙近一题者。”
(2).忧惧不安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秀才虽诺之,每呼指,色上面,蹙蹙不安。” 金 王若虚 《保义副尉赵公墓志》:“治生尤勤俭……日夕蹙蹙,恒若不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女虽不惧,然蹙蹙不快。”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堂中唯餘工役辈集厨下,蹙蹙不安,知有非常之祸。”
(3).急促。 宋 王令 《赠李定资深》诗之四:“湍激日蹙蹙,风稜势漫漫。”
(4).皱缩貌。 宋 陆游 《西村》诗:“蹙蹙水纹生细縠,蜿蜿沙路卧修蛇。” 康有为 《六哀诗》之四:“平生忧国意,慨叹眉蹙蹙。”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他微微蹙蹙眉头笑道:‘ 马克思 先生的大弟子,您又在研究什么问题哪?’”
《國語辭典》:怫郁(怫鬱)  拼音:fú yù
1.忧愤的样子。《楚辞。东方朔。七谏。沈江》:「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汉。曹操〈苦寒行〉:「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2.激怒的样子。《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
《國語辭典》:愤愤(憤憤)  拼音:fèn fèn
1.心中气愤不平之貌。《水浒传》第三回:「只说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文明小史〉第二回:「传知各童生,大众俱有愤愤之意。」
2.心求通而未得之貌。《论语。述而》:「不愤不启。」宋。邢炳。疏:「言人若不心愤愤,则孔子不为开说。」
《漢語大詞典》:郁塞
郁闷,不舒畅。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我怀欝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臺。”欝,一本作“ 鬱 ”。
《漢語大詞典》:郁伊
抑郁忧闷。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古人如 昌黎 志女拏之壙, 乐天 哀金鑾之辞。有此欝伊,无此悱惻也。”
分類:抑郁忧闷
《國語辭典》:蜷局  拼音:quán jú
弯曲、捲曲。《楚辞。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也作「蜷跼」。
《國語辭典》:蜷跼(踡跼)  拼音:quán jú
捲曲不能舒展的样子。《楚辞。王逸。九思。悯上》:「蜷跼兮寒局数,独处兮志不申。」《西游记》第四一回:「你看他蜷跼四肢伸不得,浑身上下冷如冰。」也作「蜷局」。
《國語辭典》:拳挛(拳攣)  拼音:quán luán
1.屈曲不得伸展。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挣著我这饿肚皮,拳挛著我这冻躯壳。」或读为ㄑㄩㄢˊ ㄌㄨㄢˊ quán luán。
2.心中郁结烦闷。唐。柳宗元〈闵生赋〉:「弭日夜之拳挛,虑吾生之莫保兮。」宋。石介〈乙亥冬因作百八十二言相勉〉诗:「三人堂堂负英气,胸中拳挛蟠蛟螭。」或读为ㄑㄩㄢˊ ㄌㄨㄢˊ quán luán。
《國語辭典》:噍杀(噍殺)  拼音:jiāo shài
声音微小而急促。《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國語辭典》:郁闷(鬱悶)  拼音:yù mèn
心中愁闷不舒畅。《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曰:「虽在大州,未见异才可用释人郁闷者。」《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管亥分兵四面围城,孔融心中郁闷。糜竺怀愁,更不可言。」
《漢語大詞典》:郁冒(鬱冒)
(1).郁闷。后汉书·朱穆传:“今年九月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
(2).中医指头晕目眩或昏迷的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心痛、鬱冒不知人。”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痓,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难。” 尤怡 《金匮要略心典》卷下:“鬱冒,神病也;亡阴血虚,阳气遂厥,而寒復鬱之,则头眩而目瞀也。” 金 成无己 伤寒明理论·郁冒:“伤寒鬱冒,何以明之?鬱为鬱结而气不舒也,冒为昏冒而神不清也,世谓之昏迷者是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至夜,母子俱病,鬱冒不食。”冒,一本作“ 闷 ”。
《漢語大詞典》:郁冒
中医病证名。表现为眩晕,甚至昏迷。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平脉法:“寒者则为厥,欝冒不仁。”
《漢語大詞典》:束束
不舒展貌。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之一:“月蒙蒙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
分類:不舒舒展
《國語辭典》:沉闷(沉悶)  拼音:chén mèn
1.沉重烦闷,多指心情或天气而言。《老残游记》第一三回:「当此沉闷寂寥的时候,有个朋友谈谈,也就算苦中之乐了。」
2.滞塞。如:「近来消息很沉闷,没有新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