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石饮羽(中石飲羽)
指 西周 时 楚 国君 熊渠 、 春秋 时 楚 大夫 养由基 、 西汉 名将 李广 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君试日,以‘中石饮羽’命题,备举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三事。”
《國語辭典》:文武之道  拼音:wén wǔ zhī dào
本指周文王、周武王二王治国策略,后用指宽严互济的治国之道。《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晋书。卷六五。王导传》:「诚宜经纶稽古,建明学业,以训后生,渐之教义,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俎豆之仪幽而更彰。」
《漢語大詞典》:铜贝(銅貝)
中国 古代的一种铜质货币。起于 西周 。流通于 战国 时期 楚国 的蚁鼻钱,可能是它的一种高级形态。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古代的原始货币是用介类的,我国货币的历史是由真贝而珧贝而铜贝(所谓蚁鼻钱),而成为以后的铅刀、铁钱等。”
《国语辞典》:宜侯夨簋  拼音:yí hóu zè guǐ
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丹徒烟墩山出土。四耳,高圈足,腹部饰有圆涡纹,圈足饰有夔纹。腹内壁有一百二十六字的铭文,记载周康王封夨为宜侯,赐其器物、土地等的事迹。
《国语辞典》:大丰簋(大丰簋)  拼音:dà fēng guǐ
西周初期的青铜器。器身四耳、方座,饰卷体夔纹,腹内壁有铭文七十六字,反映了西周初年的历史情况。也称为「天亡簋」、「朕簋」。
《国语辞典》:宗周钟(宗周钟)  拼音:zōng zhōu zhōng
西周长铭铜器。其上铸铭文一百二十三字,内容记载周昭王时,南方的𣾴国君主侵犯周土,后被降服,东方、南方等二十六国代表亦前往周朝拜见,周昭王遂铸宗周钟,以表示谢天和祈福。
《國語辭典》:曶鼎  拼音:hū dǐng
西周青铜器。原器已佚,今仅存铭文拓本。记周王对曶的策命、曶和其他贵族进行的交易、诉讼等事项。曶鼎铭文对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國語辭典》:初等教育  拼音:chū děng jiào yù
通常指学校制度中较初级的教育阶段。相对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而言。如小学教育即属于初等教育。
《漢語大詞典》:南公鼎
西周 初期青铜器。 清 道光 年间在 陕西省 岐山 礼村 出土,为 南公 之孙 盂 所造,故称。或称“盂鼎”。
《漢語大詞典》:黍秀宫庭
相传 西周 亡后,所有旧时的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后遂以“黍秀宫庭”作为感慨亡国之词。语本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 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 宋 岳飞 《题骤马冈》诗:“机春水沚犹传 晋 ,黍秀宫庭孰悯 周 。”参见“ 黍离 ”、“ 黍离麦秀 ”。
《國語辭典》:黍离麦秀(黍離麥秀)  拼音:shǔ lí mài xiù
黍离,形容苍凉荒芜的景象。参见「黍离」条。麦秀,比喻怀念故国。参见「麦秀」条。黍离麦秀用来感叹亡国。《清史稿。卷五○○。遗逸传一。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
《國語辭典》:散氏盘(散氏盤)  拼音:sǎn shì pán
西周后期散氏之盘,腹中有铭,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记载有关散、矢两国间和战割地的事,为我国古铜器中著称者,今藏于我国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