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逼蹙
亦作“ 逼蹴 ”。 逼迫;窘迫。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 张良 ﹞坐 吕后 逼蹴,从求安太子之计, 良 不得已,为画致四皓之策。”魏书·崔延伯传:“贼以 延伯 众少,开营竞追,众过十倍,临水逼蹙。”陈书·萧摩诃传:“然老夫受脤专征,不能战胜攻取,今被围逼蹙,慙寘无地。”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始立 牛埭 之意,非苟逼蹴以取税也;乃以风涛迅险,济急利物耳。”
分類:逼迫窘迫
《漢語大詞典》:蹴踖
窘迫貌。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若有意逞博,搦管时翻书抽帙,搜求新事新字句,以此炫长,此贫儿称贷营生,终非己物,徒见蹴踖耳。”
恭敬貌。孟子·公孙丑上“ 曾西 蹵然” 汉 赵岐 注:“ 曾西 , 曾子 之孙。蹵然,犹蹴踖也。先子, 曾子 也。 子路 在四友,故 曾子 畏敬之, 曾西 不敢比。”
《漢語大詞典》:窘相
(1).因穷困而窘迫的样子。 鲁迅 《彷徨·孤独者》:“他那时生计更其不堪了,窘相时时显露,看去似乎已没有往时的深沉。”
(2).犹窘态。难堪的样子。 巴金 《家》七:“ 剑云 现出了窘相,他望着 琴 的发光的脸,找不出一句适当的话。”
《漢語大詞典》:买猪肝(買猪肝)
典出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序:“﹝ 閔仲叔 ﹞客居 安邑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后因以“买猪肝”为生活贫困窘迫之典。 宋 陆游 《蔬食》诗:“何由取熊掌?幸免买猪肝。”
《漢語大詞典》:歉迫
困厄,窘迫。 前蜀 杜光庭 《青城郑瑱尚书本命醮词》:“伏惟少驻鸞驂,下临尘壤,愍其歉迫,假以恩休。”
分類:困厄窘迫
《漢語大詞典》:惊孱(驚孱)
惊惶窘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依恋之间,夜色渐曙,叟忽闯然入,駡曰:‘婢子玷我清门,使人愧怍欲死!’女失色,草草奔去。叟亦出,且行且詈。 安 ( 安幼舆 )惊孱遌怯,无以自容,潜奔而归。”
分類:惊惶窘迫
《國語辭典》:望门投止(望門投止)  拼音:wàng mén tóu zhǐ
见有住家,便去投宿。形容人在逃难或窘困时,暂求栖身处的仓促情况。《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漢語大詞典》:无地可容(無地可容)
(1).犹言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红楼梦第九四回:“ 李紈 正要劝解,丫头来説,太太来了。 袭人 等此时无地可容, 寳玉 等赶忙出来迎接。” 许地山 《人非人》:“若是把他羞得无地可容,那便造孽了。”
(2).犹言无处栖身。形容处境窘迫。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國語辭典》:无地自容(無地自容)  拼音:wú dì zì róng
无处可以藏身。形容羞愧至极。《红楼梦》第一○七回:「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儿孙们没点孝顺,承受老祖宗这样恩典,叫儿孙们更无地自容了。」《官场现形记》第一九回:「这几句,更把那几个捐班道台,羞得无地自容。」也作「无地自处」、「无以自容」。
《漢語大詞典》:头焦额烂(頭焦額爛)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尺牍新抄》卷七:“非苦非甜,入之头焦额烂,脱之无奈丝牵。” 赵朴初 《滴水集·刮地风·咏风暴》:“火山随处是,绞索自家拴。岂止是头焦额烂!”参见“ 焦头烂额 ”。
分類:狼狈窘迫
《國語辭典》:焦头烂额(焦頭爛額)  拼音:jiāo tóu làn é
比喻做事困苦疲劳的样子。参见「燋头烂额」条。《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迨其势焰薰灼,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矣。」《三国演义》第四○回:「到四更时分,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
《漢語大詞典》:稀糊烂(稀糊爛)
(1).形容极烂。如:小豆粥熬得稀糊烂。
(2).形容彻底毁灭。如:这次伏击把鬼子打得稀糊烂。
(3).形容十分窘迫。如:农活一紧,他爷俩就忙个稀糊烂。
《国语辞典》:纳履决踵(纳履决踵)  拼音:nà lǚ jué zhǒng
比喻穷困、窘迫。《幼学琼林。卷三。贫富类》:「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也作「纳屦踵决」。
分类:穷困窘迫
《国语辞典》:面红过耳(面红过耳)  拼音:miàn hóng guò ěr
整张脸红到双耳。形容因激动、窘迫、羞愧而满脸通红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公子被他问的张口结舌,面红过耳,坐在那里,只管发怔。」《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说得清抱面红过耳,没话讲得,只得同到城里。」
《国语辞典》:急忿怨痛  拼音:jí fèn yuàn tòng
窘迫而忿恨不平。《红楼梦》第一回:「再兼上年惊吓,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国语辞典》:自讨没趣(自讨没趣)  拼音:zì tǎo méi qù
言行不得当,招致难堪、窘迫。如:「你应牢记教训,以免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