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症 → 證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危象
危险的迹象,特指疾病症状突然加剧,危及生命的现象。例如:高血压危象。
《漢語大詞典》:食挂(食掛)
中医病名。症状为闻荤腥味即呕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史载之 治 朱师古 之食掛, 徐嗣伯 治老姥之针疽。”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篇·手太阴经肺藏脉证三之一:“按 宋 人《閒窗括异志》云:‘ 眉州 朱师古 得疾,闻荤腥即呕,医莫能治。 史载之 曰:……此疾在经中名食掛,《素问》肺叶焦热掛是也。’”
《国语辞典》:假性  拼音:jiǎ xìng
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同,但有相似症状及性质的情况。如:「假性近视」。
《国语辞典》:消渴症  拼音:xiāo kě zhèng
中医上指糖尿病。多饮、多尿、尿甜为其主要症状。如:「医生说这种易渴饮多,吃得多反而消瘦的现象,正是消渴症的症况。」也称为「糖尿病」。
《漢語大詞典》:逸病
犹懒病。症状为没精打采,懒洋洋的样子。《人民日报》1984.5.10:“医学上有一种病叫‘逸病’,是由于安逸饱食引起的疾病。”
《漢語大詞典》:郁冒(鬱冒)
(1).郁闷。后汉书·朱穆传:“今年九月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
(2).中医指头晕目眩或昏迷的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心痛、鬱冒不知人。”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痓,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难。” 尤怡 《金匮要略心典》卷下:“鬱冒,神病也;亡阴血虚,阳气遂厥,而寒復鬱之,则头眩而目瞀也。” 金 成无己 伤寒明理论·郁冒:“伤寒鬱冒,何以明之?鬱为鬱结而气不舒也,冒为昏冒而神不清也,世谓之昏迷者是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至夜,母子俱病,鬱冒不食。”冒,一本作“ 闷 ”。
《國語辭典》:黄疸(黃疸)  拼音:huáng dǎn
病名。因血中胆红素含量增加,致人体皮肤、巩膜、黏膜变黄的病症。多见于肝胆疾病及溶血性贫血。最常见的黄疸,是新生儿黄疸。
《漢語大詞典》:黄锈病(黄銹病)
植物的一种病害。症状是叶片上和茎上出现成条的黄色斑点,病株子粒不饱满,小麦易得此病。也叫黄疸。
《國語辭典》:寒症  拼音:hán zhèng
中医把患者口不渴、畏寒、不怕热、手足冷、腹泻、脉象沉迟、舌苔白滑等症状称为「寒症」。
《國語辭典》:佝偻病(佝僂病)  拼音:kòu lóu bìng
软骨病的别名。参见「软骨病」条。
《漢語大詞典》:膈噎
中医病名。有胸腹胀痛、下咽困难、常打嗝等症状。 清 方苞 《方曰崑妻李氏墓表》:“ 孝丰 府君病膈噎,长子 曰岱 割股以进。”
《國語辭典》:腹泻(腹瀉)  拼音:fù xiè
大肠因受强烈刺激,致使黏膜分泌大量水分和电离子等稀释刺激因子,并引起粪便迅速排出的现象。
《國語辭典》:疥疮(疥瘡)  拼音:jiè chuāng
病名。由疥癣虫寄生引起的皮肤病,有传染性,初起多生在手腕、指缝之间,蔓延迅速。症状是局部起丘疹,皮肤觉得严重刺痒,夜间尤其严重,生殖器等柔软部位可出现较大之过敏性红丘疹,常因抓搔破皮而化脓。也称为「疥癞」、「疥厉」、「疥癣」。
《國語辭典》:痉挛(痙攣)  拼音:jìng luán
肌肉发生急遽而不自主的收缩,并有疼痛的感觉及机能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急性传染病、过度疲劳等,都会导致肌肉的痉挛现象。或读为ㄐㄧㄥˋ ㄌㄨㄢˊ jìng luán。
《漢語大詞典》:极期
疾病(如发热性疾病)的症状最为明显的时期
类族发展史中一个假设的进化活动最强的时期,它介于某族最初出现阶段与最终老化阶段之间
《漢語大詞典》:远血(遠血)
中医症状名。指便后下血。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惊悸吐衂下血胸满瘀血病:“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一·下血:“便前为近血,便后为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