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焚屠
焚烧与屠杀。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大至 胡元 杀掠, 满清 焚屠之际,也还会有人单单捧出什么烈女绝命,难妇题壁的诗词来。”
分類:焚烧屠杀
《漢語大詞典》:禋瘗(禋瘞)
谓祭祀天地。禋,指祭天。将牲体、玉帛等放在柴火上焚烧,升烟以祭。瘗,指祭地。礼毕将牲体、玉帛等埋于地以享。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夫禋瘞茧栗,宗社三牲。膮膷豆俎,以供宾客,七十之老,俟肉而饱,岂得惟陈草石,取备上药而已。”
《漢語大詞典》:证盟(證盟)
(1).将死者姓名写在纸上并焚烧以告上天的一种迷信仪式。《水浒传》第四五回:“少间,证盟已了,请众和尚就里面吃斋。”《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宋江 在当中证盟,朝着 涌金门 下哭奠。”
(2).犹盟誓。 明 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书》:“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务共证盟千万古事业,勿徒为泛泛会聚也!”
(3).证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料那生不能成就,我也不伏气与他了。宾客里面有愿聘的,便赴今夕佳期;有众亲在此作证盟,都可做大媒。”
(4).佛教语。谓佛教徒传法。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自跋草书答十二问:“是以释子传法,名曰证盟。法必心悟,非有可传。不得真证,难坚信受。”
《漢語大詞典》:断烬(斷燼)
建筑物被毁坏焚烧后的残馀。 唐 唐彦谦 《克复后登安国寺阁》诗:“千门万户鞠蒿藜,断烬遗垣一望迷。”
《漢語大詞典》:火队(火隊)
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孙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五曰火队。” 杜牧 注:“焚其行伍,因乱而击之。”一说,队,通“ 隧 ”。隧,道。火队,烧绝粮道。见 梅尧臣 、 贾林 注。
《國語辭典》:烧饭(燒飯)  拼音:shāo fàn
1.煮饭烧菜。
2.一种辽、金、元的习俗。焚烧祭祀后的酒食。《金史。卷一○五。张炜传》:「明昌二年,太傅徒单克宁薨,章宗欲亲为烧饭。」
《漢語大詞典》:遗燎(遺燎)
指遗漏而未被焚烧之处。晋书·文苑传·顾恺之:“ 桓玄 时与 愷之 同在 仲堪 ( 殷仲堪 )坐,共作了语。 愷之 先曰:‘火烧平原无遗燎。’” 清 郑燮 《真州杂诗》之四:“洗淘 赤壁 无遗燎,溶漾 金陵 有剩山。”
分類:遗漏焚烧
《漢語大詞典》:烟炀(煙煬)
谓焚烧而成为灰烬。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民百万而囚虏,书千两而烟煬。”
分類:焚烧灰烬
《国语辞典》:屠烧(屠烧)  拼音:tú shāo
屠杀百姓,焚烧房舍。《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战天下之兵,乘机逐利,四出侵暴,屠烧县邑,贼杀不辜。」
《国语辞典》:烈纸(烈纸)  拼音:liè zhǐ
焚烧冥纸给鬼神、亡魂。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觑郊原,正晴暄,古坟新土都添遍,家家化钱烈纸痛难言。」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时遇清明节届,我到这坟上烈纸。」也作「烈纸钱」、「化纸」。
《漢語大詞典》:灰焚
焚烧成灰,烧光。魏书·郑道昭传:“五籍灰焚,羣儒坑殄。”
分類:焚烧
《漢語大詞典》:火库(火庫)
焚烧敌方兵库。孙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杜佑 注:“烧其兵库。”
《漢語大詞典》:熂燎
纵火焚烧野草。诗·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汉 郑玄 笺:“柞棫之所以茂盛者,乃人熂燎,除其旁草,养治之使无害也。” 宋 苏辙 《次迟韵示陈天倪秀才侄孙元老主簿》:“条枚失熂燎,中林化薪蒸。”
《漢語大詞典》:萧膋(蕭膋)
(1).香蒿和脂膏。祭祀时两物焚烧可以产生馨香。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籩甒在堂,萧膋在庭。”
(2).借指焚香祭祀。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于时降登,于时兴俛,于时萧膋,于时燕语。”
《國語辭典》:烧葬(燒葬)  拼音:shāo zàng
1.火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举国事佛,有一道人命过烧葬,烧之数千束樵,故坐火中。」
2.焚烧送葬之物。《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及葬送之日,歌谣鼓舞,杀牲烧葬,一切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