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腔
(1).满腹;满胸。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若果是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西游记》第八二回:“你看他做出那千般娇态,万种风情。岂知 三藏 一腔子烦恼。” 清 陈天华 《警世钟》:“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 郭小川 《大海浩歌》:“好,一腔胆略,好,一身风采。”
(2).表数量。用于宰杀的牲体,如羊、猪等。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唐 姜晦 为吏部侍郎,眼不识字,手不解书,滥掌銓衡,曾无分别。选人歌曰:‘今年选数恰相当,都由座主无文章,案后一腔冻猪肉,所以名为 姜侍郎 。’”《水浒传》第二回:“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箇鷄鹅。”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大喜,赏了他一腔羊,一罎酒。”
《漢語大詞典》:鼎俎
(1).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周礼·天官·内饔:“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 郑玄 注:“取於鑊以实鼎,取於鼎以实俎。实鼎曰脀,实俎曰载。”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大夫之祭,鼎俎既陈,籩豆既设,不得成礼,废者几?’”
(2).泛称割烹的用具。韩非子·难言:“上古有 汤 至圣也, 伊尹 至智也;夫至智説至圣,然且七十説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 汤 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唐 杜甫 《冬狩行》:“有鸟名鸜鵒,力不能高飞逐走蓬,肉味不足登鼎俎。”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必探求珍异,罗於鼎俎之前,竞新其味。”
(3).割烹。《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於鼎俎。”周书·晋荡公护传:“有 李安 者,本以鼎俎得宠於 护 ,稍被升擢,位至膳部下大夫。” 宋 叶适 《治势上》:“虽然,鸟高飞於重云之上,鱼深游於潜渊之下,而皆不免有鼎俎之忧。”
《漢語大詞典》:禋祀
(1).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郑玄 注:“禋之言烟。 周 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槱,积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 孙诒让 正义:“窃以意求之,禋祀者盖以升烟为义,实柴者盖以实牲体为义,槱燎者盖以焚燎为义。礼各不同,而礼盛者得下兼其燎柴则一。”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十九章﹞恭承禋祀,温豫为纷,黼绣周张,至神至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固禋祀之殊礼,名号之秘祝,祀天之壮观矣。”
(2).泛指祭祀。左传·桓公六年:“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杜预 注:“禋,絜敬也。” 孔颖达 疏:“《释詁》云:‘禋,敬也。’故以禋为絜敬。”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夫福非足恭所请也,祸非禋祀所禳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世世子姓,秩然昭穆,一堂禋祀,千叶配享。”
《漢語大詞典》:骨折
(1).古代祭祀或宴飨时将牛羊等牲体分解为二十一部分之后,再行断折。周礼·夏官·小子“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 清 孙诒让 正义:“脀解之法盖有五……五曰骨折,谓於二十一体之中,更折之为多骨。”参见“ 殽烝 ”、“ 觳2折 ”。
(2).骨头断裂。 唐 杜甫 《戏赠友》诗之二:“马惊折左臂,骨折面如墨。”《新民晚报》1991.10.28:“满面流血,鼻骨骨折。”
《漢語大詞典》:脾臄
牲体的内脏和口舌。借指美味的菜肴。《诗·大雅·行苇》:“嘉殽脾臄,或歌或咢。”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洗沐恣兰芷,割烹厌脾臄。” 宋 沈辽 《寄题谭氏需亭》诗:“相期一穷达,岂止为脾臄。”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客从远方来,咄嗟办脾臄。”
《漢語大詞典》:遣车(遣車)
古代指送葬载牲体的车子。周礼·春官·巾车:“大丧,饰遣车,遂廞之行之。” 郑玄 注:“遣车,一曰鸞车。” 贾公彦 疏:“遣车,谓将葬遣送之车,入壙者也。”礼记·杂记上:“遣车视牢具。” 郑玄 注:“言车多少,各如所包遣奠牲体之数也。” 孔颖达 疏:“遣车,送葬载牲体之车也。”礼记·檀弓下“君之适长殤,车三乘” 唐 孔颖达 疏:“车三乘者,遣车也。葬柩朝庙毕,将行,设遣奠竟,取遣奠牲体臂臑,折之为段,用此车载之,以遣送亡者,故谓之遣车。”参见“ 鸞车 ”。
《漢語大詞典》:鸾车(鸞車)
有鸾铃的车乘。(1)人君所乘的车。四马四镳八銮,行则铃声如鸾鸣。礼记·明堂位:“鸞车, 有虞氏 之路也。” 郑玄 注:“鸞,有鸞、和也。” 唐 元万顷 《奉和春日》之二:“凤輦迎风乘紫阁,鸞车避日转彤闈。”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鸞车奉迎,笙歌迭进,王都近也。”(2)送葬时用以载牲体明器的车。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车象人。” 郑玄 注:“鸞车,巾车所饰遣车也。亦设鸞旗。” 贾公彦 疏:“云亦设鸞旗者,以其遣车有鸞和之铃,兼有旌旗。”(3)神仙所乘的车。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鸞车速风电,龙骑无鞭策。” 宋 苏舜钦 《顶破二山诗》:“磵泉走鸞车,松桂拥石楼。”
《漢語大詞典》:槱燎
古代封禅祭天的一种仪礼。以牲体置柴堆上焚之,扬其光炎上达于天,以祀天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文选·张衡〈东京赋〉:“颺槱燎之炎煬,致高烟乎太一。” 薛综 注:“谓聚薪焚火,扬其光炎,使上达於天也。”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享用大乐须《韶》钧,蓬蓬槱燎高荐烟。”
《漢語大詞典》:体解(體解)
(1).古代祭祀、宴飨时,将牲体切割为二十一部分。国语·周语中:“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羊殽,体解节折也。” 孙诒让 正义:“今以《礼经》春秋内外传及 韦 、 杜 、 贾 诸説参互考之,脀解之法盖有五,而实止四等。一曰全烝,全而荐之,则不解者也……四曰体解,节折谓之折俎,亦谓之殽烝。於七体中,復解前后左右肱股、脊、左右胁,各为三体,则解为二十一体也。凡牲之爓孰者,必体解。”
(2).分解人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楚辞·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王逸 注:“虽遭支解,亦不能变。”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年, 燕 太子丹 患 秦 兵至国,恐,使 荆軻 刺 秦王 。 秦王 觉之,体解 軻 以徇,而使 王翦 、 辛胜 攻 燕 。”
(3).犹解体。比喻人心离散。元史·世祖纪六:“臣等久积不平,心离体解。”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 吕诲 言﹞今前席详延,无非藩邸之旧,清途进用,皆出权幸之门。忠良之人,寧无体解。”
(4).理解;领悟。魏书·乐志:“时司乐上书,典章有闕,求集中祕羣官议定其事,并访吏民,有能体解古乐者,与之修广器数,甄立名品,以谐八音。”《华严经·净行品》:“自归於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漢語大詞典》:燔祭
(1).烧柴祭天。泛指礼祭。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临燔祭,脱袞冕。”
(2).指祭祀所用之牲体。 郭沫若 《骑士·双簧》:“司会者以十足的基督教意识径直把我当成了一匹赎罪的羔羊,拉到这样庄严的基督教的祭坛来做燔祭。”参见“ 燔柴 ”。
《漢語大詞典》:燔柴
(1).古代祭天仪式。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仪礼·觐礼:“祭天,燔柴……祭地,瘞。”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 邢昺 疏:“祭天之礼,积柴以实牲体、玉帛而燔之,使烟气之臭上达於天,因名祭天曰燔柴也。”后汉书·礼仪志上:“进熟献,太祝送,旋,皆就燎位,宰祝举火燔柴,火然,天子再拜,兴,有司告事毕也。” 清 陶澄 《登恒山》诗:“燔柴有制存 周 典,持节无人出 汉 宫。”
(2).烧火用的柴。 郭沫若 《骑士·双簧》:“燔柴正要着火的时候,我却得了一番天来的惠雨。”
《漢語大詞典》:贵体(貴體)
(1).尊贵的身体。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
(2).用作对他人身体的敬称。 元 施惠《幽闺记·抱恙离鸾》:“[末]秀才官人,休要短见,且自安息,保重贵体。” 清 朱之瑜 《答野节书》之十:“要之长短,当量贵体肥瘠而为之。” 古华 《土地爷》:“你老人家不要生气,要为百姓保重贵体。”
(3).美好的牲体。仪礼·特牲馈食礼“荐脯醢,设折俎” 汉 郑玄 注:“凡节解者皆曰折俎,不言其体,略云折俎,非贵体也。”
《漢語大詞典》:殽烝
亦作“ 殽脀 ”。 指将煮熟牲体节解,连肉带骨放在俎上,以享宾客。仪礼·特牲馈食礼:“众宾及众兄弟、内宾宗妇、若有公有司私臣,皆殽脀。”左传·宣公十六年:“ 晋侯 使 士会 平王室, 定王 享之, 原襄公 相礼,殽烝。” 杜预 注:“烝,升也,升殽於俎。”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享有体荐,宴有折俎’……折俎谓体解节折,升之於俎,物皆可食,所以示慈惠,亦谓之殽烝。”
分類:牲体体节
《漢語大詞典》:燔烈
诗·大雅·生民:“诞我祀如何……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毛 传:“傅火曰燔,贯之加于火曰烈。” 孔颖达 疏:“傅火曰燔,谓加火烧之。《商颂》曰:‘如火烈烈’,则烈是火猛之意。不可近烧,故云贯之加於火上曰烈,即今之炙肉也。”后因以“燔烈”指祭祀时燔燎牲体。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年节词语·皇太后》:“伏以三元资始,磔禳以饯餘寒;万寳更新,燔烈以兴嗣岁。”
分類:祭祀牲体
《漢語大詞典》:磔禳
亦作“ 磔攘 ”。 谓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吕氏春秋·季春:“国人儺,九门磔禳,以毕春气。” 高诱 注:“命国人儺,索宫中区隅幽闇之处,击鼓大呼,驱逐不祥,如今之正岁逐除是也。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气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 宋 苏轼 《贺正启》:“伏以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 清 龚自珍 《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方下车而矢磔攘兮,三岁挞而垂效。”
《漢語大詞典》:廞马(廞馬)
拉遣车的马。遣车,古代送葬时装载牲体的车子。周礼·夏官·圉人:“凡宾客、丧纪,牵马而入陈,廞马亦如之。”参见“ 遣车 ”。
《漢語大詞典》:遣车(遣車)
古代指送葬载牲体的车子。周礼·春官·巾车:“大丧,饰遣车,遂廞之行之。” 郑玄 注:“遣车,一曰鸞车。” 贾公彦 疏:“遣车,谓将葬遣送之车,入壙者也。”礼记·杂记上:“遣车视牢具。” 郑玄 注:“言车多少,各如所包遣奠牲体之数也。” 孔颖达 疏:“遣车,送葬载牲体之车也。”礼记·檀弓下“君之适长殤,车三乘” 唐 孔颖达 疏:“车三乘者,遣车也。葬柩朝庙毕,将行,设遣奠竟,取遣奠牲体臂臑,折之为段,用此车载之,以遣送亡者,故谓之遣车。”参见“ 鸞车 ”。
《漢語大詞典》:副辜
分割、肢解牲体。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郑玄 注:“疈,疈牲胸也。”明史·礼志二:“以祀地祇,则有血祭、薶沉、疈辜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