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夷灶(夷竈)
平毁炉灶。左传·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陈於军中,而疏行首。” 唐 刘禹锡 《口兵戒》:“夷灶诚谋,执戈以驱。”
分類:平毁炉灶
《国语辞典》:泥灶  拼音:ní zào
用泥土砌成的炉灶,可生火炊食。如:「近日旅行社推出一日游的案子,包括去农村堆泥灶,烤番薯的行程。」
《国语辞典》:盖火(盖火)  拼音:gài huo
旧时覆于炉灶口的铁器。呈圆形,中凸,上有小孔,使用时可以节省火力。也称为「火盖」、「火镲」。
《漢語大詞典》:烟筒(煙筩)
见“ 烟筒 ”。
分類:烟筒
《國語辭典》:析爨  拼音:xī cuàn
兄弟分立门户,各起炉灶,各自炊食。指分家。《聊斋志异。卷六。江城》:「我不能为儿女任过,不如各立门户,即烦主析爨。」也称为「分烟」、「析箸」、「析烟」。
《漢語大詞典》:烘煁
炽热的炉灶。 唐 息夫牧 《冬夜宴萧十丈因饯殷郭二子西上》诗:“烘煁有煒,酒醴惟旨。” 宋 文天祥 《咏怀》:“方如坐蒸甑,又似立烘煁。”
分類:炽热炉灶
《漢語大詞典》:大灶(大竈)
(1).用砖土砌成的固定的炉灶。
(2).集体伙食标准中最低的一级。参见“ 小灶 ”。
《國語辭典》:小灶  拼音:xiǎo zào
1.小厨房,与公众伙食的大厨房相对。《金瓶梅》第二二回:「不教他上大灶,只教他和玉筲两个,在月娘房里,后边小灶上,专顿茶水。」
2.大陆地区比喻特殊的待遇。如:「他星期天还请教练辅之以小灶。」
《漢語大詞典》:析烟(析煙)
分立炉灶。指分家。烟,炊烟。 宋 张今 《范子严墓志》:“逮归,季孟已有析烟之议。”
《國語辭典》:烟囱(煙囪)  拼音:yān cōng
炉灶或工厂锅炉用以排烟的长管。也称为「烟突」、「烟筒」。
《国语辞典》:炉门(炉门)  拼音:lú mén
炉灶的门。如:「请你把炉门关起来。」
分类:炉灶
《漢語大詞典》:地灶(地竈)
就地挖成的临时炉灶。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五:“千军万马向西走,那一夜宿营在一个村中。村子外边挖地灶,做一顿小米饭庆祝国庆。”《新华日报》1944.2.8:“砍掉树枝,搭起帐篷来,挖起地灶,就地采集了一些野菜来吃。”
《漢語大詞典》:灶肚(竈肚)
炉灶内腔。以栅中隔,上部承放燃料以燃烧,下部输送空气并容纳灰烬。《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灌了几桶的水,弄得灶肚里开了河。”
《漢語大詞典》:行军灶(行軍竈)
部队在战场或野外训练时临时搭建的小型炉灶。 白朗 《八烈士》:“架锅的架锅,拾柴的拾柴,一会的工夫,一个三根粗柳条筑起的行军灶便筑了起来。”
《国语辞典》:烧火焜(烧火焜)  拼音:shāo huǒ gùn
炉灶旁叉草、推柴、翻火的棍棒。亦借指枪枝。
《国语辞典》:锅烟子(锅烟子)  拼音:guō yān zi
炉灶上锅子最底层的部分,留有被烟薰的灰,可用来制墨或做黑色颜料。也称为「锅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