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繁冠
即大冠。 汉 代武官所戴之冠。 汉 蔡邕 独断卷下:“武冠,或曰繁冠,今谓之大冠,武官服之。”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 胡 服之冠, 汉 世谓之武弁,又谓之繁冠。古弁字读若盘,繁读亦如之,疑或用 周 世之弁。若插貂蝉及鶡尾,则确出 胡 俗也。”参见“ 大冠 ”。
分類:武官官所
《漢語大詞典》:大冠
(1).武冠。战国策·齐策六:“﹝ 田单 ﹞遂攻 狄 ,三月而不克之也。 齐 婴儿謡曰:‘大冠若箕,脩剑拄颐。攻 狄 不能,下垒枯丘。’”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及见 光武 絳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復为之’,乃稍自安。” 李贤 注引 董巴 《舆服志》曰:“大冠者,谓武冠,武官冠之。”
(2).高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梁 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 明 刘基 《卖柑者言》:“峩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 伊 皋 之业耶?”
分類:高冠武冠
《漢語大詞典》:兵弁
士兵和低级武官的总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失事》:“预先买通驻防兵弁。”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爱惜士子:“有应试广文,怀挟一包裹。兵弁搜得,献之。” 清 洪楝园 《后南柯·甲阵》:“前军设伏,把敌人后路包罗。看 元驹国 兵弁叫苦,一个个掛出降旛没奈何。”
《漢語大詞典》:弁兵
(1). 清 代低级武官及兵丁的总称。 清 林则徐 《议设汛地添派弁兵片》:“因议改设汛地,移驻把总一员,添派兵八十名,方足长资保障……所有抽拨弁兵,添设汛防,招募名粮各日期,由司分款造册详咨。”
(2).指旧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和士兵。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三幕:“敌军长在弁兵们前呼后拥中,坐滑竿上。”
《漢語大詞典》:陛长(陛長)
汉 时武官名。属虎贲,墨绶铜印,朝会时立殿中宿卫。后汉书·百官志二:“左右僕射、左右陛长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僕射,主虎賁郎习射。陛长,主直虎賁,朝会在殿中。” 刘昭 注引《汉官》:“陛长,墨綬铜印。”
《國語辭典》:剽姚  拼音:piào yáo
1.矫捷强劲。也作「嫖姚」。
2.汉代对将军的称号。也作「嫖姚」。
《漢語大詞典》:猛安
金 代初期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单位。亦用作该基层政权单位的武官名。金史·太祖纪:“﹝ 收国 二年五月﹞詔除 辽 法,省税赋,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金史·循吏传序:“ 太祖 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金史·兵志:“ 金 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金史·百官志三:“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
《漢語大詞典》:主仗
(1).武官名。 唐 置,掌供御兵仗。新唐书·百官志四:“左右千牛卫……以千牛备身左右执弓箭宿衞,以主仗守戎器。”
(2).信赖。 元 顾德润 《愿成双·忆别》套曲:“科场不第,出落着箇三不归, 长安 花酒价如泥。不信敲才主仗得,似恁般情怀説向谁。”
《漢語大詞典》:章京
汉语“将军”的译音。 清 代用于某些有职守的文武官员, 汉 名为参领。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有个骑都尉的世职,恰好出缺无人,轮该你祖太爷承袭,出来引见,便用了一个本旗章京。”《冷眼观》第九回:“表兄 刘奉璋 号 我山 ,现任总理衙门章京。”
《漢語大詞典》:鹖戴(鶡戴)
谓戴鹖冠(武官所用)。 唐 侯冽 《貂蝉冠赋》:“示威无假於鶡戴,呈巧岂矜於鷸聚。”
《漢語大詞典》:防合(防閤)
官名。 南北朝 时朝廷禁卫武官置直阁将军,诸王、都督、刺史置防阁将军,以勇略之士充任,以防卫斋阁。 唐 制,亲王以及京师文武执事官五品以上皆有防阁,州县称白直。梁书·吕僧珍传:“ 齐 随王 子隆 出为 荆州 刺史, 齐武 以 僧珍 为 子隆 防閤,从之镇。”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 江州 刺史 晋安王 子懋 闻 鄱阳 、 随王 死,欲起兵,谓防閤 吴郡 陆超之 曰:‘事成则宗庙获安,不成犹为义鬼。’” 胡三省 注:“诸王置防閤,以勇略之士为之,以防卫斋閤。 杜佑 通典: 唐 制,亲王府并给防阁、庶僕、白直。”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督镇(督鎮)
(1).官名。“督师”的别称。 明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己酉夏四月十四日,督镇 史可法 从 白洋河 失守,踉蹌奔 扬州 ,坚闭城以御敌。”
(2).泛指省一级的文武官员。红楼梦第七一回:“二十八日,请皇亲、駙马……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府、督镇及誥命等。”
《漢語大詞典》:邸将(邸將)
侯王贵族邸宅中担任警卫的武官。又称“家将”。 唐 孙棨 《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诸母亦无夫。其未甚衰者,悉为诸邸将辈主之。”
《國語辭典》:难荫(難廕)  拼音:nàn yìn
古代官员因公殉职,则赐其子嗣官职,称为「难荫」。《清会典。卷一四四。吏部。荫叙》:「乾隆四十三年议准,原任刑部福建司主事王日杏,前于乾隆三十八年川省军营阵亡,给予其子难荫。」
《漢語大詞典》:末弁
低级武官。 清 洪升 《长生殿·贿权》:“我想 安禄山 乃边方末弁,从未著有劳绩。”
分類:低级武官
《漢語大詞典》:平巾
(1).即武官所戴的平巾帻。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帻:“其承远游、进贤者,施以掌导,谓之介幘;承武弁者,施以笄导,谓之平巾。”
(2).古时内臣戴的一种平顶帽。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凡请大轿长随及都知监戴平巾……平巾,以竹丝作胎,真青罗蒙之,长随内使小伙者戴之。制如官帽而无后山,然有罗一幅垂於后,长尺餘,俗所谓纱锅片也。”
(3).古时官吏被遣归所戴的平顶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仕宦谴归服饰:“顷今上甲申,刑部尚书 潘季训 为民辞朝,头带平巾,亦布袍丝绦,其巾如吏人之制,而无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