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平上帻(平上幘)
亦称“ 平巾幘 ”。 魏 晋 以来武官所戴的一种平顶头巾。至 隋 ,侍臣及武官通服之。 唐 时因制,为武官、卫官公事之服,而天子、皇太子乘马则服之。见新唐书·车服志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充 , 咸熙 中为中护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李孚传》:“及到 梁淇 ……自著平上幘,将三骑,投暮诣 鄴 下。”晋书·舆服志:“冠惠文者宜短耳,今平上幘也。始时各随所宜,遂因冠为别。介幘服文吏,平上幘服武官也。”通志·器服一:“武弁、平巾幘,诸武职及侍臣通服之。侍臣加金璫坿蝉,以貂为饰。侍左者左珥,侍右者右珥。”
《漢語大詞典》:隅镇(隅鎮)
边隅要镇。亦指戍守边镇的武官。 清 龚自珍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其有官不过隅镇,名不挂勋籍,身歷百战於狂涛巨鲸间,几为忌者挤致之以无名之死而卒以功名终,则有 通州 丁公 。”
《國語辭典》:员弁(員弁)  拼音:yuán biàn
文武官员。《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且人民既少,稽察无难,惟在各督抚严饬文武员弁编立保甲。」《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拿获大盗,所有出力员弁,叩求宪恩,准予奖励。」
《漢語大詞典》:中军官(中軍官)
明 代总督、巡抚的侍从武官。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釵钿:“﹝ 陈御史 ﹞托病关门,密密分付中军官 聂 千户,安排下这些布匹,先僱下小船,在 石城县 伺候。”
《漢語大詞典》:中军将军(中軍將軍)
武官名。 晋 代始置, 南北朝 仍有此官号。晋书·武帝纪:“﹝ 泰始 元年﹞置中军将军,以统宿卫七军。”
《漢語大詞典》:游弈使(遊弈使)
唐 代武官名,负责率领游兵巡逻。《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先去 大中 十载,大 唐 差册立 迴鶻 使御史中丞 王瑞章 持节而赴单于,下有押衙 陈元弘 走至 沙州 界内,以游弈使 佐承珍 相见。”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於 牛头 朝那山 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鈐衞将军 论弓仁 为 朔方 军前锋游弈使,戍 诺真水 为逻衞。” 胡三省 注:“游弈使,领游兵以巡弈者也。”
《漢語大詞典》:营员(營員)
清 代绿旗兵的武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拨荡为购,减厅员冒销之利;按束交方,拂营员偷换之慾。”清史稿·兵志一:“驻防兵以佐领领之;緑旗兵以营员领之,而特设将军为之总辖。”
分類:武官
《漢語大詞典》:营弁(營弁)
旧时称中下级武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交接寅僚》:“州邑俱有营弁驻防。”《花月痕》第二回:“护送营弁请老爷今日尖后换轿。”清史稿·兵志十:“营弁习尚奢华,七弊也。”
分類:中下武官
《漢語大詞典》:运弁(運弁)
古官名。低职的押运武官。 清 设,掌督运船,管束运军,查禁迟延、侵盗、搀和等弊。 清 邹在衡 《观船艘过闸》诗:“运弁代之请,妄冀邀恩豁。” 清 林则徐 《筹议约束漕船水手章程折》:“且运弁既虑生事端,旗丁復受其挟制。”
《漢語大詞典》:杖记(杖記)
古代武官在所持梃上记载所掌兵员的数字,称为杖记。 宋 曾慥 类说·杖记:“ 党进 ,北戎人,国初为骑师,不识文字。上忽问军中人数。先是军校皆以所掌兵甲之数细书著所持梃,谓之杖记。 进 但引梃对曰:‘尽在是矣。’”
《漢語大詞典》:武巡捕
武官名。 清 代在总督、巡抚等的官署中,设有文、武巡捕。武巡捕负责衙门的警卫工作。官员谒见时充当司仪。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臺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又派了武巡捕,带了许多材官来接。”《老残游记》第四回:“刚才来的,我听説是武巡捕 赫大老爷 ,他是个参将呢。”
《漢語大詞典》:文婪武嬉
谓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 黄殿 、 李勇 、 吴外 等,因民弗忍,又窥 臺 吏文婪武嬉,遂谋变也。”
《漢語大詞典》:文弛武玩
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 成庙 暮年,深见承平日久,文弛武玩,禁烟之令稍以操切治之,輒启边衅。”
《國語辭典》:文东武西(文東武西)  拼音:wén dōng wǔ xī
本为汉代所定的朝仪,武将位在西边,文官位于东方。语本《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后以文东武西泛指文武官员排列的次序。
《國語辭典》:先行官  拼音:xiān xíng guān
原指在前面指挥先头部队的军官。后泛指一切领先开路的事物。如:「贪婪是犯罪的先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