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何罪之有  拼音:hé zuì zhī yǒu
那里有罪。反问的语气,表示无罪。《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此正前定之事,何罪之有?」
《国语辞典》:没当家花花(没当家花花)  拼音:méi dāng jiā huā huā
不应该、有罪过。《红楼梦》第二八回:「阿弥陀佛!没当家花花的!就是坟里有这个,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倒骨的,作了药也不灵。」
《国语辞典》:万恶淫为首(万恶淫为首)  拼音:wàn è yín wéi shǒu
所有罪恶中,以淫乱为最坏。《镜花缘》第一○回:「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国语辞典》:兴师见罪(兴师见罪)  拼音:xīng shī jiàn zuì
出兵攻伐有罪的人。后亦指宣布他人罪状,加以谴责。《孤本元明杂剧。衣锦还卿。头折》:「今有沛公无礼,他先入关中,封秦府库,改秦苛法。某欲兴师见罪,沛公尽献秦之宝物,投吾麾下。」也作「兴师问罪」。
《國語辭典》:奉辞伐罪(奉辭伐罪)  拼音:fèng cí fā zuì
奉持谴责的言语,以讨伐有罪的国或人。《国语。郑语》:「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南史。卷四。齐高帝本纪》:「公奉辞伐罪,戒旦晨征。」
分類:严正有罪
《國語辭典》:伐罪吊民(伐罪弔民)  拼音:fā zuì diào mín
征讨残暴的统治者,以抚慰被压迫的人民。《文选。陆倕。石阙铭》:「似夏民之附成汤,殷士之窥周武,安老怀少,伐罪吊民。」也作「吊民伐罪」。
《漢語大詞典》:稽罪
对有罪者迟不处罚。韩非子·难四:“今 昭公 见恶,稽罪而不诛,使 渠弥 含憎惧死以徼幸。”
《漢語大詞典》:裹见(裹見)
谓有罪之臣在武士簇拥下穿靴执笏朝见君主。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有罪之人朝见,如与免把见,则仍旧穿执,谓之裹见,唯加武士簇拥也。”
《漢語大詞典》:碧头巾(碧頭巾)
绿色的头巾。用以裹有罪官吏之头,作为一种处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奇政:“ 李封 为 延陵 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 吴中 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皆相劝励,无敢僭违。”
《國語辭典》:吊民伐罪(弔民伐罪)  拼音:diào mín fā zuì
征讨有罪的人,以抚慰百姓。《宋书。卷九五。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周书。卷四八。萧察传》:「今魏虏贪惏,罔顾吊民伐罪之义,必欲肆其残忍,多所诛夷。」也作「伐罪吊民」。
《国语辞典》:蒲鞭示辱  拼音:pú biān shì rù
对有罪过的人,只以蒲鞭稍加处罚,使对方能知耻改正。典出《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后比喻为政仁慈宽厚,或指极轻的刑罚。也作「蒲鞭不施」、「蒲鞭不用」。
《國語辭典》: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拼音: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
拥有珍宝容易招来祸害。《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贾害也。』」也作「匹夫无罪,怀璧为罪」。
《漢語大詞典》:雷雨作解
易·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后用“雷雨作解”谓帝王对有过者赦之,有罪者宽之。 唐 刘禹锡 《贺赦表》之二:“欣承雷雨作解之泽,不胜犬马怀恋之诚。”亦省作“ 雷作 ”。陈书·世祖纪:“宜加宽仁,以彰雷作。”
《漢語大詞典》:理辜
惩处有罪的人。 明 孙梅锡《琴心记·鱼水重谐》:“廷尉 王吉 ,狗监 杨得意 ,理辜进贤,法当上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