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霜宪(霜憲)
(1).指御史台。 唐 苏颋 《授李杰御史大夫制》:“检齐霜宪,宏长风猷。” 唐 常衮 《授路嗣恭京兆少尹制》:“龙楼諭善,载实春华;乌府持纲,克平霜宪。”
(2).借指执法严刻峻厉。 唐 杨巨源 《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诗:“冰心瘴江冷,霜宪漏天晴。”参见“ 霜臺 ”。
《漢語大詞典》:霜台(霜臺)
御史台的别称。御史职司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乐府者,侍御史 贾君 之所作也……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 懿皇 以 同昌公主 薨谢,怒其医官 韩宗绍 等,縶於霜臺。” 宋 岳珂 桯史·任元受启:“自昔虽称为雄剧,比岁或乖於选抡,汚我霜臺,赖公雪耻,輙陈管见,少助风闻。”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杜紫微 掊击 元 白 不减霜臺之笔,至赋《杜秋》诗,乃全法其遗响。”
《漢語大詞典》:乌寺(烏寺)
指御史台。宋史·张商英传:“﹝ 张商英 ﹞且移书 苏軾 求入臺,其廋词有‘老僧欲住乌寺,呵佛駡祖’之语。”参见“ 乌臺 ”、“ 乌府 ”。
分類:御史台
《漢語大詞典》:宪乌(憲烏)
御史台的别称。因御史台又称乌台、宪台,故以“宪乌”称之。《西游记》第六四回:“ 孤直公 亦顶针道:‘夫因侧叶称梁栋,臺为横柯作宪乌。’”参见“ 宪臺 ”、“ 乌臺 ”。
《國語辭典》:台省(臺省)  拼音:tái shěng
1.汉时尚书的称呼。
2.唐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总称。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3.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前的缩称。参见「台湾省」条。
《國語辭典》:台司(臺司)  拼音:tái sī
古代以三台星象徵三公之位,故以台司指三公等辅佐君王掌握军政大权的重要官员。见《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章怀太子注引《春秋元命包》。《文选。羊祜。让开府表》:「臣昨出,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臣自出身已来,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时粲位亚台司,公年始弱冠。」
《漢語大詞典》:台臣(臺臣)
指宰辅重臣。 唐 玄宗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诗》:“集贤招袞职,论道命台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於内,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同词於外。”
(1).古时御史台的官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今臺臣争之不胜,则诸阉所畏者谁歟!”元史·张起岩传:“臺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明 李东阳 《送张修撰养正擢佥都御史北巡》诗:“共道臺臣出中祕,不比御史尚书郎。”
(2).泛指台阁大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在大部臺臣,岂非为军国筹至当计深远哉!”
《漢語大詞典》:台官(臺官)
(1). 汉 时尚书台长官的统称。宋书·百官志上:“ 汉 制,公卿御史中丞以下,遇尚书令、僕、丞、郎,皆辟车豫相回避,臺官过,乃得去。”
(2). 唐 宋 御史台长官的统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御史争驿厅:“ 元和 中, 元稹 为监察御史,与中使争驛厅,为其所辱,始敕节度观察使:臺官与中使先到驛者处上厅。”宋史·职官志四:“臺官职在绳愆纠谬,自宰臣至百官,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
(3).泛指朝廷公卿。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城少城:“ 晋 宋 间谓朝廷禁省为臺,故称禁城为臺城,卿士为臺官。”
《漢語大詞典》:东台(東臺)
(1).官署名。 唐 高宗 时曾改门下省为东台,后因以沿称门下省。新唐书·百官志二:“ 龙朔 二年,改门下省曰东臺。”新唐书·张文瓘传:“ 乾封 二年,迁东臺侍郎、同东西臺三品,遂与 勣 同为宰相。” 宋 苏轼 《次韵张昌言给事省宿》:“朔野按行犹爵跃,东臺瞑坐觉乌飞。”
(2). 唐 时东都御史台的省称。 唐 赵璘 因话录·徵:“ 武后 朝,御史臺有左右肃政之号,当时亦谓之左臺、右臺,则宪府未曾有东西臺之称。惟俗间呼在京为西臺, 东都 为东臺。”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南国人无怨,东臺吏不欺。”自注:“ 微之 使 东川 ,奏冤八十餘家,詔从而平之,因分司 东都 。”
《漢語大詞典》:三院
唐 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 宋 仍 唐 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臺,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歷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御史臺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 清 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 文皇 践祚之初,改内阁为三院,曰弘文,曰秘书,曰内院,皆置大学士、学士等官。”
《漢語大詞典》:省台(省臺)
朝廷诸省和御史台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 唐 孟郊 《秋怀》诗:“人心不及水,一直去不迴……一直不知疲,唯闻至省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今日省臺议论甚深且苛,几束缚任事之臣无可一措其手。”
《漢語大詞典》:台评(臺評)
(1).御史台的弹劾。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王伯照 长於礼乐…… 绍兴 末,为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犹兼少卿事,可谓得人。俄坐臺评去。”
(2).指御史台的官职。 宋 陆游 《贺蒋中丞启》:“伏审显膺帝制,进总臺评。”
《國語辭典》:察院  拼音:chá yuàn
1.唐代御史台下三院之一,监察御史隶属之。《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2.明、清时都察院简称为「察院」。职掌监察巡按,考察举劾。明。祝允明〈与分巡黄佥宪〉:「今具一牍并状申缴察院,谨以副本呈览,所望于我公者必为调停。」
3.明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明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专以察吏安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石察院赶开左右,直唤两生到案前来,轻轻地分付道:『二生所告,本院久知此人罪恶贯盈。』」
4.院试的考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有一个童生,推著出恭,走到察院土墙跟前,把土墙挖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
《漢語大詞典》:两台(兩臺)
(1).指 唐 武则天 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职官·两台
(2).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 清 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禅讽:“﹝寺僧 大汕 ﹞常攒眉而言两臺延召之频,三司应酬之密,六时并无暇逸。”
《国语辞典》:三司使  拼音:sān sī shǐ
唐代大狱,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共同审案,称为「三司推事」,也称为「大三司使」;其次以侍御史、刑部郎中、大理寺司直接审讯,称为「三司受事」,也称为「小三司使」。二者合称为「三司使」。
《漢語大詞典》:殿院
(1).宫内的殿与院。 唐 王涯 《宫词》之十六:“雕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
(2). 唐 宋 两代有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其主管官分别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后用以称殿中侍御史。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殿中侍御史谓之殿院。”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谏不相见:“ 韩公 摄饗明堂,殿中侍御史 陈洙 监祭,公问 洙 :‘闻殿院与 司马舍人 甚熟。’ 洙 答以‘顷年曾同为直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