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事不糊涂(大事不糊塗)
谓对待大是大非问题,头脑清醒明白,毫不含糊。宋史·吕端传:“ 太宗 欲相 端 ,或曰:‘ 端 为人糊涂。’ 太宗 曰:‘ 端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國語辭典》:呆头呆脑(呆頭呆腦)  拼音:dāi tóu dāi nǎo
形容言行迟钝,不灵活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赵元常见他的为人,呆头呆脑,说的话,不伦不类,又想到制台刚才待他的情形,恐怕事情不妙。」也作「呆脑呆头」。
《國語辭典》:呆头呆脑(獃頭獃腦)  拼音:dāi tóu dāi nǎo
思想不灵活,举止迟钝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二回:「后来夏总甲也嫌他呆头呆脑,不知道常来承谢,由著众人把周进辞了来家。」《红楼梦》第八九回:「他说宝二爷怎么好,只会顽儿,全不像大人的样子,已经说亲了,还是这么呆头呆脑。」
《漢語大詞典》:呆傻
头脑迟钝糊涂。例如:他一点儿也不呆傻,内心明白得很。
《漢語大詞典》:呆憨
犹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呆憨无所復计,各处勾牒至,但以赂嘱免行。”
《漢語大詞典》:脑球(腦球)
头脑,脑子。 陶曾佑 《论小说之势力及影响》:“﹝有一大怪物﹞刺人脑球,惊人眼帘,畅人意界,增人智力。”
分類:头脑脑子
《國語辭典》:挠头(撓頭)  拼音:náo tóu
1.用手搔头。形容事情烦杂,不易解决。如:「这件事真挠头。」
2.比喻发乱。如:「挠头狮子似的。」
《國語辭典》:如堕五里雾中(如墮五里霧中)  拼音: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
好像坠入极大的云雾中。语本《后汉书。卷三六。张霸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后比喻模模糊糊或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如:「你们俩这样一吵,把我搞得如堕五里雾中,摸不著头绪。」
《國語辭典》:人小鬼大  拼音:rén xiǎo guǐ dà
年纪虽小懂得的事却很多。如:「你别瞧他是个孩子便想欺负他,他可是人小鬼大,机灵得很!」
《漢語大詞典》:上元丹田
道家谓人的头脑。云笈七籤卷五九:“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是也。上元丹田,脑也,亦名泥丸;中元丹田,心也,亦名絳宫;下元丹田,气海也,亦名精门。”
分類:道家头脑
《漢語大詞典》:木脑壳(木腦殻)
方言。犹言木头脑袋,形容呆笨。 艾芜 《乌鸦之歌》:“这小子,简直木脑壳一样,不晓得玩!”
《漢語大詞典》:朦头转向(朦頭轉嚮)
头脑迷糊,不辨方向。 康濯 《买牛记》:“但他又是村农会代表,从去年秋天到今年三四月,光解放战争当中的勤务动员就忙得他朦头转向,没工夫管生产的事。”
《漢語大詞典》:懵头转向(懵頭轉向)
形容头脑昏乱,糊里糊涂。转向,迷失方向。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五章:“敌人遭到猝不及防的打击,在包围圈里懵头转向。” 郭澄清 《黑掌柜》:“他这一阵,闹得我懵头转向。” 蒋子龙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今天竟叫新来的厂长给说得懵头转向,连好坏话都分不出来了。”
《國語辭典》:利令智昏  拼音:lì lìng zhì hūn
被利欲迷惑,使得理智昏乱。《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太史公曰》:「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禁不得这班小人,在旁边唆拨,难免他利令智昏呢!」也作「欲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