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淈乱(淈亂)
搅乱。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一·兼弱攻昧》:“ 子皮 曰:《仲虺之志》云:‘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此言一唱,其淈乱圣经为甚。”
分類:搅乱
《國語辭典》:撩乱(撩亂)  拼音:liáo luàn
纷乱。如:「眼花撩乱」。唐。丁仙芝〈馀杭醉歌赠吴山人〉诗:「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老残游记》第二回:「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国语辞典》:扰人(扰人)  拼音:rǎo rén
搅乱人,使人不舒服。如:「昨夜蚊声四起,实在扰人!」
《國語辭典》:驳杂(駁雜)  拼音:bó zá
1.交杂混乱。如:「他的演说内容,东扯西扯,十分驳杂,难以记录。」
2.术数用语。指吉中有凶,凶为吉兆的命运。《水浒传》第四回:「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
《漢語大詞典》:挠乱(撓亂)
(1).扰乱,搅乱。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此 匈奴 之众易挠乱也。”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则为 屠岸贾 损害忠良,百般的挠乱朝纲。”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若为人嗾使,因而挠乱朝政者,如 东汉 牢修 告捕党人之事,即应处斩。”
(2).烦乱。 明 李东阳 《与王守溪书》:“挠乱之怀,日益加甚。”
《国语辞典》:合造  拼音:hé zào
1.会合。宋。刘仙伦〈系裙腰。山儿矗矗水儿清〉词:「船儿似叶儿轻,风儿更没人情,月儿明。厮合造、送人行。眼儿蔌蔌泪儿倾。」也作「造合」。
2.搅乱、闹乱。《董西厢》卷八:「休厮合造,您两个死后不争,怎结果这秃屌?」也作「合皂」、「合燥」。
分类:会合搅乱
《漢語大詞典》:淆讹(淆訛,淆譌)
搅乱,弄错。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十:“世间龙蛇混杂,诚是淆讹公案也。”
淆譌:混杂讹误。 清 恽敬 《得姓述》:“夫氏族之学,自 秦 汉 之世,多所淆譌。”
《漢語大詞典》:覆乱(覆亂)
倾覆搅乱。《汉书·彭宣传》:“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
分類:倾覆搅乱
《国语辞典》:搅浑(搅浑)  拼音:jiǎo hún
搅乱混杂。
分类:搅乱混杂
《国语辞典》:精鸟账(精鸟账)  拼音:jīng niǎo zhàng
专门捣蛋、搅乱。《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这些匠工精鸟账,这块石怎么不去了,留在下边?」
《漢語大詞典》:混挠(混撓)
混杂,搅乱。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今五礼混挠,杂饰纷错,枝分叶散,重出互见。”南齐书·明帝纪:“﹝帝﹞公事混挠,贩食人担火误烧牛鼻, 豫章王 白 世祖 , 世祖 笑焉。”
分類:混杂搅乱
《國語辭典》:挠头(撓頭)  拼音:náo tóu
1.用手搔头。形容事情烦杂,不易解决。如:「这件事真挠头。」
2.比喻发乱。如:「挠头狮子似的。」
《漢語大詞典》:桡乱(橈亂)
扰乱,搅乱。宋书·蔡廓传:“ 会 土全实,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橈乱在所,大为民患。”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七年:“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 匈奴 之众易橈乱也;劲弩、长戟,则 匈奴 之弓弗能格也。”按,汉书·晁错传作“挠乱”。
分類:扰乱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