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法号(法號)  拼音:fǎ hào
佛教、道教的信徒受戒时,由师所授的名号。也称为「法名」、「戒名」。
《國語辭典》:雅号(雅號)  拼音:yǎ hào
尊称他人名字的用语。唐。皮日休〈太湖诗。孤园寺〉:「雅号曰胜力,亦闻师佛氏。」
《國語辭典》:避讳(避諱)  拼音:bì huì
1.旧时为了表示尊敬,在言语或书写时,不说君主或尊长的名号,称为「避讳」。避讳的方法有缺笔、缺字、换字、改音等各种方式。
2.避免触犯忌讳。《淮南子。要略》:「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红楼梦》第三四回:「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生不如。」
《国语辞典》:张千(张千)  拼音:zhāng qiān
杂剧里常用来当作公差的名字。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张千说与那六房吏典,但有合刷照文卷,都将来,待老夫灯下看几宗波。」
《國語辭典》:偏讳(偏諱)  拼音:piān huì
1.若名字有二字者,虽偏举其中一字,也要避讳。《礼记。曲礼上》:「礼不讳嫌名,名不偏讳。」
2.名有二字,讳其一字。《梁书。卷七。皇后列传。太宗王皇后》:「父骞,字思寂,本名玄成,与齐高帝偏讳同,故改焉。」
分類:名字
《国语辞典》:杨戬(杨戬)  拼音:yáng jiǎn
神话传说中神仙的名字。身披锁子甲黄金,头生三眼,手使三尖二刃锋。封神传即写杨戬助周灭殷并降梅山七怪等故事。也称为「灌口二郎」、「二郎神」。
《國語辭典》:官讳(官諱)  拼音:guān huì
官职和名字。唐。白行简《李娃传》:「父不敢认,见其祖父官讳,方大惊,命登阶,抚背痛哭。」
《國語辭典》:原名  拼音:yuán míng
本来的名称。如:「电影乱世佳人的原名为Gone with The Wind,也就是根据小说飘改编而成。」
《國語辭典》:灵位(靈位)  拼音:líng wèi
供奉死者的牌位。《水浒传》第七一回:「正厅供养晁天王灵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小女殡事虽行,灵位还在。」也称为「灵牌」。
《國語辭典》:私讳(私諱)  拼音:sī huì
祖父母、父母亲的名讳。《梁书。卷一六。张稷传》:「郡犯私讳,改永宁为长宁。」也称为「家讳」。
《国语辞典》:单名(单名)  拼音:dān míng
名字仅有一个字。《南史。卷二五。列传。张兴世》:「本单名『世』,宋明帝益为『兴世』。」《文明小史》第三一回:「现在讲求新政的,有一位商务部里的冯主事,单名一个廉,字号叫直斋。」
分类:名字仅有
《国语辞典》:种名(种名)  拼音:zhǒng míng
物种学名中第二个拉丁化的名字。也称为「小种名」。
《國語辭典》:化名  拼音:huà míng
1.隐藏、改变名姓。如:「国父孙中山先生在革命之时曾化名为中山樵。」
2.假名。如:「歹徒常用化名行骗。」
《国语辞典》:收惊(收惊)  拼音:shōu jīng
民间妇女遇小孩受惊,就拿著孩子的衣服呼唤他的名字的习俗。
《國語辭典》:沙三  拼音:shā sān
戏曲中对农村青年的通称。《刘知远诸宫调。第三》:「知远出营门来觑,来者非是二舅,乃李四叔、沙三。」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沙三、王留、伴哥儿都来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