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押番  拼音:yā fān
旧称押解人犯的吏卒。《水浒传》第五○回:「下面一个押番,几个虞候,阶下尽是许多节级牢子。」《警世通言。卷七。陈可常端阳仙化》:「带了都管、干办、虞侯、押番一干人等出了钱塘门。」
《國語辭典》:正牌  拼音:zhèng pái
货物原来的牌号,相对于冒牌而言。
分類:正规军士
《漢語大詞典》:兵簿
军士的名册。后汉书·吴汉传:“及 汉 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 李贤 注:“兵簿,军士之名帐。”晋书·秦献王柬传:“ 武帝 尝幸宣武场,以三十六军兵簿令 柬 料校之, 柬 一省便擿脱谬,帝异之,於诸子中尤见宠爱。”
分類:军士名册
《漢語大詞典》:班士
宋 时禁卫军诸班直中的军士。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先列招箭班士十餘人于垜子前,使人多用弩子射,其班士裹无脚小帽子、锦袄子。”
《漢語大詞典》:摄勾(攝勾)
根据 明 代卫所制度,军士皆另隶军籍,实行世袭。军士死亡后,要在亲属丁壮中抽人替补,称“摄勾”。也称勾摄、勾军。明史·徐贞明传:“塞上之卒,土著者少。屯政举则兵自足,可以省远募之费,甦班戍之劳,停摄勾之苦。”参阅明史·兵志四
《漢語大詞典》:厅头(廳頭)
守厅军士的头目。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这伙守厅军壮都称他做‘厅头’。”
分類:军士头目
《漢語大詞典》:月头银(月頭銀)
宋太宗 以戍边军士劳苦,每月额外补给的银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先是帝念边戍劳苦,月赐士卒白金,军中谓之月头银。”
《漢語大詞典》:校刀手
持刀的军士。《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云长 领了将令,引 关平 、 周仓 并五百校刀手,投 华容道 埋伏去了。”
分類:军士
《国语辞典》:北洋武备学堂(北洋武备学堂)  拼音:běi yáng wǔ bèi xué táng
清末一所新式陆军士官学校。光绪十二年(西元1886)由李鸿章于天津创办,北洋军阀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曹锟等均由该校毕业。
《国语辞典》:号挂子(号挂子)  拼音:hào guà zi
一种清代军士的制服。《负曝闲谈》第二二回:「两个亲兵穿著太极图的号挂子,手里拿了藤条,在那里驱逐闲人。」
分类:军士制服
《漢語大詞典》:倳戟
(1).犹持戟,指军士。管子·轻重甲:“ 桓公 欲赏死事之后,曰:‘吾国者,衢处之国,馈食之都,虎狼之所栖也。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荼首之孙,仰倳戟之宝,吾无由予之。为之奈何?’”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刘绩 云:“‘宝’字或是‘室’字,言持戟死事之室,此三等人皆所当恤也。”引 张佩纶 云:“‘仰倳戟之室’言仰持戟而食也,即孟子所谓‘持戟之士’。”
(2).军队。管子·轻重甲:“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今倳戟十万,薪菜之靡日虚十里之衍……久之,且何以待之?’”
(3).引申指建立军队。管子·轻重乙:“故狄诸侯十钟而不得倳戟,程诸侯五釜而得倳戟。”
《国语辞典》:椎牛飨士(椎牛飨士)  拼音:zhuī niú xiǎng shì
杀牛犒赏军士。指慰劳作战军士。《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元。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如今西凉平定,军中旧例,合该椎牛飨士,做个庆赏的筵席。」
《漢語大詞典》:豹字牌
明 武宗 正德 间豹房守卫军士所佩的豹字铜牌。 邓之诚 《骨董续记·豹字牌》:“ 吴騫客 藏豹字铜牌,上有穿,两面有文,正面隐起作豹像,横刻豹字陆伯拾号凡六字,背面文六行,云:‘随驾养豹,官军勇士,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凡二十七字。盖 正德 间剏立豹房,守卫军士所配也。”
《漢語大詞典》:尺竹伍符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明 方孝孺 《书夷山稿序后》:“吾观 四明 蒋先生 ,羈寓数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笔为诗……味其言如素处显位者,未尝有枯悴寒澁之态,是安可谓之穷士乎?”参见“ 尺籍伍符 ”。
《漢語大詞典》:尺籍伍符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司马贞 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於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姦诈。”新唐书·班宏传:“今军在节度,虽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
《漢語大詞典》:尺籍伍符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司马贞 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於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姦诈。”新唐书·班宏传:“今军在节度,虽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