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2,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绝笔
大笔
笔势
文具
题咏
妙笔
缟素
合作
玉池
一轴
墨场
茧纸
笔意
平淡
气韵
《國語辭典》:绝笔(絕筆)  拼音:jué bǐ
1.临死前最后的笔迹。唐。白居易 和梦得哀令狐相公薨诗:「最感一行绝笔字,尚言千万乐天君。」
2.停笔。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3.出色的文笔。唐。杜甫〈戏为双松图歌〉:「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國語辭典》:大笔(大筆)  拼音:dà bǐ
1.尊称他人的书法或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回:「但得老先生大笔,小弟也可借以不朽了。」
2.写大字的毛笔。如:「这笔太小了,可否借只大笔给我?」
3.大批、大宗。如:「这是大笔钱哪,不是小数目。」
《國語辭典》:笔势(筆勢)  拼音:bǐ shì
1.文章的气势。《南史。卷三三。范晔传》:「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唐。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诗:「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
2.书法用笔的气势和腕力。《晋书。卷八○。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國語辭典》:文具  拼音:wén jù
1.读书写字所用的器具。如纸、墨、笔、砚等。
2.空有形式,而无实质。《汉书。卷五○。张释之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
3.古时女性的梳妆匣。《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说罢,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红楼梦》第五七回:「我看见你文具里头有两三面镜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给我留下罢。」
《國語辭典》:题咏(題詠)  拼音:tí yǒng
咏诗题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虽见此词,只道是王氏卖弄才情,偶然题咏,不晓中间缘故。」《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将来还要带到南京去,遍请诸名公题咏。」
《國語辭典》:妙笔(妙筆)  拼音:miào bǐ
神妙之笔。比喻技能高妙的笔法。宋。仲殊 减字木兰花。谁将妙笔词:「谁将妙笔,写就素缣三百匹。」
《國語辭典》:缟素(縞素)  拼音:gǎo sù
1.纯白色的绢。汉。桓宽《盐铁论。非鞅》:「缟素不能自分于缁墨,圣贤不能自理于乱世。」
2.白色的丧服。《西游记》第三五回:「老魔闻言,急换了缟素孝服,躬身迎接。」
《國語辭典》:合作  拼音:hé zuò
1.在同一目的下,作共同的努力。如:「通力合作」。《国语。晋语三》:「复之则君臣合作,恐为君忧,不若杀之。」
2.共同著述创作。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五。毛诗音义上》「之德也」句下引沈重云:「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不尽,毛更足成之。」
3.合奏、共同演奏。《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下。骠传》:「乐用龟兹,鼓、笛各四部,与胡部等合作。」
4.合乎法度的诗文。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六。评汇二》:「如老杜之入蜀,篇篇合作,语语当行,初学所当法也。」
《漢語大詞典》:玉池
(1).沼泽名。《文选·张衡〈南都赋〉》:“於其陂泽,则有 钳卢 、 玉池 、 赭阳 、 东陂 。贮水渟洿,亘望无涯。” 李周翰 注:“皆陂泽名。”
(2).仙池。 晋 傅玄 《拟楚篇》:“登 崑崙 ,漱玉池。”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朝食琅玕实,夕饮玉池津。”
(3).池沼美称。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四:“彪炳此金塘,藻耀君玉池。” 宋 欧阳修 《荷叶》诗:“採掇本芳陂,移根向玉池。”
(4).道教语。指口。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玉池清水灌灵根。” 务成子 注:“口为玉池太和宫。” 宋 苏轼 《菜羹赋》:“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筴而晨飱;助生肥於玉池,与五鼎其齐珍。” 宋 陆游 《亲旧见过多贺强健戏作此篇》诗:“偶向人间脱骇机,玉池中夜自生肥。”肥,指积聚的唾液。
(5).裱褙书画用语。指书画卷首贴绫的地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宋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珍宝:“古装裱卷轴之引首后,以綾帖褚曰贉…… 唐 人谓之玉池。”
《漢語大詞典》:一轴(一軸)
表数量。用于诗文、书画等,犹言一幅,一卷,一篇。 唐 李洞 《下第送张霞归觐江南》诗:“此道背於时,携归一轴诗。” 宋 苏轼 《游张山人园》诗:“壁间一轴烟萝子,盆里千枝锦被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凡书, 唐 以前皆为卷轴,盖今所谓一卷,即古之一轴。”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中间悬着一轴百子图。”
《漢語大詞典》:墨场(墨場)
谓书画家、词章家会集之所。 唐 宋之问 《伤王七秘书监》诗:“书乃墨场絶,文称词伯雄。” 唐 钱起 《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与二三文友逃暑》诗:“兹夕兴难尽,澄罍照墨场。”
《國語辭典》:茧纸(繭紙)  拼音:jiǎn zhǐ
以茧丝所制成的纸。宋。苏轼〈次韵子由送赵㞦归觐钱塘遂赴永嘉〉诗:「芒鞋随采药,茧纸记流觞。」
《國語辭典》:笔意(筆意)  拼音:bǐ yì
指诗文或书画所表现的意态、情致、旨趣、风格等。《新唐书。卷九七。列传。魏徵》:「叔瑜,豫州刺史,善草隶,以笔意传其子华及甥薛稷。」宋。范成大 喜收知旧书复畏答书诗二首之一:「笔意不如当日健,鬓边应也雪千茎。」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六。晋唐小楷真迹》:「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彩奕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续录二》:「或曰:『此青雷自作,托之古人。』然青雷诗格婉秀,如秦少游小石调,与二诗笔意不近。」
《國語辭典》:平淡  拼音:píng dàn
1.平常无奇。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晋弘农太守郭璞诗》:「宪章潘岳,文体相晖,彪炳可玩。始变中原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天下的聪明好胜人,大概都是看了圣贤的庸行学问,觉得平淡,定要再高一层,转弄到流为怪癖。」
2.比喻人平和淡泊。如:「他为人平淡,谢绝一切交际应酬。」《晋书。卷六七。列传。郗鉴》:「彦辅道韵平淡,体识冲粹。」
《國語辭典》:气韵(氣韻)  拼音:qì yùn
1.文章、书画的风格、韵味。《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
2.人的神采气度。唐。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