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气韵(氣韻)
(1).指文章、书画的风格、意境或韵味。南齐书·文学传论:“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北史·文苑传序:“及 太和 在运,鋭情文学,固以頡頏 汉彻 ,跨躡 曹丕 ,气韵高远,艳藻独构。”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南史:“数年间,稍入诗境……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画﹞气韵生动,意想超拔。”
(2).指人的神采和风度。 唐 孟郊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数僧宴坐,寂嘿於泉石之间,引而与语,殊无纤介世俗间气韵。”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翫赏》:“扬鸞飞凤,谩夸水月精神;控鹤乘云,亦有烟霞气韵。” 欧阳山 《苦斗》六十:“但是她那灵慧、矫捷、轻盈、安祥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
(3).气味;味道。 宋 陶谷 清异录·熏燎:“ 林邑 、 占城 、 闍婆 、 交趾 以杂出异香,剂和而范之,气韵不凡。” 明 袁宗道 《上方山二》:“寺僧争设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煑,芳香脆美;独不解饮茶,点黄苓芽代,气韵亦佳。”
《漢語大詞典》:琴韵(琴韻)
(1).犹琴音。 唐 许浑 《重游飞泉观题宿龙池》诗:“松叶正秋琴韵响,菱花初晓镜光寒。” 唐 刘祎之 《奉和别越王》:“管声依折柳,琴韵动流波。”
(2).指琴音的韵味。 唐 陆龟蒙 《零陵总记·于頔》:“ 于頔 司空尝令客弹琴。其嫂知音,听於帘下,曰:‘三分中一分筝声,二分琵琶声,絶无琴韵。’”
分類:琴音韵味
《漢語大詞典》:丰致(丰緻)
亦作“ 丰緻 ”。
(1).风采韵致。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香筒》:“ 香筒儿 ,有一段 湘妃 的丰致。” 明 叶显祖 《鸾鎞记·品诗》:“你看侍儿生得这等丰緻,那 鱼玄机 不知更当如何。” 清 颜自德 霓裳续谱·名花皓月多丰致:“名花皓月多丰致,人为花月费神思。”
(2).指诗文的韵味,情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周用》:“尚书( 周用 )七言近体,颇擅风格,絶句尤有丰致。”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 山谷 《猩猩毛笔》诗,不失 唐 人丰致。”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鲍海门:“其诗苍劲,音节鏗然,有 北地 、 信阳 之风,而丰緻过之,故名重一时。”
《漢語大詞典》:悠然
(1).闲适貌;淡泊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杜甫 《寄贾司马严使君》诗:“故人俱不利,謫宦两悠然。” 明 张居正 《送毛青城谪滇南》诗:“浮名看自薄,謫宦转悠然。” 叶圣陶 《游临潼》:“荷池里只剩荷梗了,几只鸭悠然浮在池面。”
(2).深远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谢太傅 往看之。 谢 本轻 戴 ,见但与论琴书。 戴 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 谢 悠然知其量。”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入其塾,诵读之鏘然,覃思之悠然,人雅多公父子不穷於儒也。”
(3).以形容韵味不尽。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其事,其诗,俱足千古。篇终结句,餘韵悠然。” 刘半农 《〈瓦釜集〉序》:“但若用品评文艺的眼光看去,反觉割裂之后,愈见干净漂亮,神味悠然。”
(4).久远貌;辽阔貌。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至於流名雅颂,著名风诗,年代悠然,寂寥无纪,其能继兹歌咏者,司空 侯使君 乎!”旧唐书·郭虔瓘传:“ 秦 陇 之西,人户渐少, 凉州 已去,沙磧悠然。”
(5).忧伤貌。 宋 梅尧臣 《朔风寄永叔》诗:“悠然伤我心,歷乱非可拟。”
(6).徐缓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王下凡诏书二》:“女官若有小过,暂且宽恕,即使教导,亦要悠然,使他无惊慌之心。”
《漢語大詞典》:风情(風情)
(1).丰采,神情。晋书·庾亮传:“ 元帝 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於所望,甚器重之。”南史·齐衡阳元王钧传:“ 衡阳王 飘飘有凌云气,其风情素韵,弥足可怀。” 清 钮琇 觚賸·雪遘:“才华丰艳,而风情瀟洒。” 郁达夫 《东梓关》:“﹝ 文朴 ﹞在这深夜的沉寂里静静的守视着他这种聚精会神的神气,和一边咳嗽一边伸纸吮笔的风情。”
(2).怀怉,志趣。晋书·文苑传·袁宏:“ 宏 有逸才,文章絶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以此苦风情,日夜惊悬旗。”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诗:“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阳兆鲲 《养生》诗:“贱骨便教埋海畔,穷途未减是风情。”
(3).指风雅的情趣、韵味。 唐 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常欲得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而病未能也。” 宋 陆游 《雪晴》诗:“老来莫道风情减,忆向烟芜信马行。” 杨朔 《万古青春》:“远处有个人头上戴满了红的黄的白的野花,用唱歌的调子大声吆着牛翻地。倒底是青年人,喜欢风情。”
(4).指男女相爱之情。 南唐李煜《柳枝》词:“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宋 柳永 《雨霖铃》词:“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説。”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听説世上男贪女爱,谓之风情。”
(5).指色情。 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
(6).指风土人情。如: 欧 美 风情;异国风情。亦指风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在早这屯子的风情可坏呐。下雨天,大地主带头耍钱,不耍不行,不顺他的意,饭碗也摔了。”
《漢語大詞典》:悠扬(悠揚)
(1).久远;连绵不断。隶释·汉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后蜀 顾敻 《虞美人》词:“緑荷相倚满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2).夕阳西下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 唐 李频 《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
(3).起伏不定;飘忽。 唐 王勃 《春思赋》:“思万里之佳期,忆 三秦 之远道,淡荡春色,悠扬怀抱。” 唐 皇甫冉 《与张补阙王炼师同赋杂题》诗:“ 淮 海 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明 葛一龙 《忆王孙》词:“繫马高楼春日斜,归梦悠扬隔柳花。”
(4).飘扬;飞扬。 唐 胡曾 《咏史诗·长安》:“ 关 东新破 项王 归,赤帜悠扬日月旗。” 前蜀 韦庄 《思归》诗:“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宋 朱淑真 《柳絮》诗:“繚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著尘泥。”
(5).荡漾。 宋 陆游 《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诗:“我行无所诣,悠扬信舴艋。” 清 陆天锡 《凄凉犯·秋风》词:“布帆一片,儘悠扬 五湖 三泖 。”
(6).缓慢,慢慢。 唐 王建 《簇蚕辞》:“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女官在天朝佐理天事者,多是不明天情,每有不合事宜处,务要悠扬教导,海量宽容。”
(7).犹扬长。 清 王时翔 《薄倖·扬花潭影轩分赋》词:“问向日、青驄嘶处,一去悠扬谁见?” 咏簪 《武昌两日记》:“ 宪章 听了,接着一面向外走,一面口里说道:‘我是穿的军服,怕他做什么?’说时也就悠扬而去。”
(8).形容声音的曼长而和谐。 唐 陈羽 《梓州与温商夜别》诗:“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半夜鐘。” 宋 司马光 《烟际钟》诗:“独有远来鐘,悠扬翠微里。”红楼梦第四一回:“不一时,只听得簫管悠扬,笙笛并发。” 杨朔 《渔笛》:“风平浪静的日子,如果海上飘来一阵悠扬的笛音,人们准知道这是 宋福 扬帆回来了。”
(9).形容诗文韵味无穷。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感慨伤思者,贵乎感动人情;闲适写景者,贵乎雅淡悠扬。”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五:“盖……虽或即事直陈,而皆有悠扬委曲之趣,言外不尽之旨。”
《漢語大詞典》:风致(風致)
(1).风度品格。新唐书·崔远传:“子 远 ,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目曰‘飣座梨’,言座所珍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费道枢》:“窃慕上客风致,愿奉顷刻之欢,可乎?” 清 龚自珍 《题〈红蕙花诗册〉尾》诗序:“今嗣君抱来乌丝阑素册高尺许,皆将来蕙故也。君之风致可想见矣。”
(2).风韵。指容颜姿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 阿纤 ﹞年十六七,窈窕秀弱,风致嫣然。”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一:“﹝她﹞匆忙地把一只手撑在桌上,半弯着腰肢,虽然带点仓皇,却完全是一种很美观的、天然的风致。”
(3).形容姿态美好。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果然好个俊雅书生,远观那样风致,近看还不知怎么样风流。”红楼梦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戏做的 嫦娥 ,飘飘艷艷,何等风致。”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4).风味;情趣。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鲁直 与 方蒙 书:‘顷 洪 甥送令嗣二诗,风致洒落,才思高秀。’” 明 汤式 《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复有跨海征进之行故作此以书其怀》套曲:“他恋着蓬窗下风致佳,舵楼中景物饶。”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京师有薏酒,用薏苡实酿之,淡而有风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 杨朔 《画山绣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 桂林 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5).指文学作品的风格,韵味。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三:“ 越国夫人 王氏 , 端献王 妇, 王审琦 后,作篆隶有古法,为小诗有林下风致。”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刘禹锡诗:“﹝ 刘禹锡 诗﹞宛有 六朝 风致,尤可喜也。” 胡适 《〈中古文学概论〉序》:“一方面的慷慨悲壮,一方面的宛转缠绵,都极尽平民文学的风致。”
(6).轻薄;轻浮。 清 李渔 《怜香伴·女校》:“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 南 视女亦风致,遂与谐笑。”
《漢語大詞典》:清韵(清韻)
(1).清雅和谐的声音或韵味。 三国 魏 曹植 《白鹤赋》:“聆雅琴之清韵,记六翮之末流。” 唐 白居易 《官舍小亭闲望》诗:“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緑姿。” 宋 贺铸 《南歌子》词:“傍水添清韵,横墙露粉颜。” 清 姚鼐 《送郑羲民郎中守永州》诗:“雨窗黯青灯,听君絶妙辞。清韵倏邈远,南行指 湘 灕 。”
(2).喻指铿锵优美的诗文。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
《漢語大詞典》:书味(書味)
书中的韵味。 宋 陆游 《晚兴》诗:“客散茶甘留舌本,睡餘书味在胸中。”
分類:韵味
《漢語大詞典》:丰韵(丰韻)
(1).指妇女优美的仪态神情。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想姐姐这般丰韵,自然有个俊俏的郎君作对哩。”《水浒传》第四回:“ 鲁达 看那女子时,另是一般丰韵,比前不同。” 苏曼殊 《碎簪记》:“余且答且细瞻之,则容光靡艳,丰韵娟逸。”
(2).指景物美丽。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见如今节遇三春,都不如 洛阳 丰韵。”
(3).指文章饶有韵味。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惟 姬传 之丰韵, 子居 之峻拔, 涤生 之博大雄奇,则又近今之絶作也。”
《漢語大詞典》:流韵(流韻)
(1).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应 傅 三 张 之徒, 孙挚 成公 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綺靡。”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此二《雅》《周颂》和平之流韵也。” 清 方文 《云间五子诗·朱宗远灏》:“ 云间 数君子,文质颇相似。 宗远 何独奇,流韵迥孤异。”
(2).谓经久不绝的感人乐音。 唐 骆宾王 《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诗:“积彩明书帐,流韵绕琴臺。” 清 姚鼐 《感春杂咏》之二:“坐有素琴弹,流韵方泠泠。”
(3).谓乐音流播。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至如《落梅》流韵,感 金谷 之游人;《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漢語大詞典》:有致
(1).有韵味;有情趣。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古泗州城》:“人取其砖琢砚,甚古朴有致,惜砖质不能细腻耳。”《诗刊》1978年第2期:“﹝这首诗﹞节奏抑扬而有致,错综而整齐。”《文汇报》1982.9.22:“陈列有致的砚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
(2).有兴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七:“ 常州 赵仁叔 有一联云:‘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漢語大詞典》:余韵(餘韻)
见“ 餘韵 ”。
亦作“ 餘韵 ”。
(1).传留的韵致、气韵。 宋 欧阳修 《岘山亭记》:“其(指 羊祜 、 杜预 )功烈已盖於当世矣。至於流风餘韵蔼然被於 江 汉 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亦犹书法自 六朝 迄 唐 ,至 褚登善 、 徐季海 辈,餘韵犹存,风格毋容稍降矣。”
(2).指遗留后世的韵事。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 微之 ( 元稹 )所遇合,虽涉於流宕自放,不中礼义,然名辈风流餘韵,照暎后世,亦人间可喜事。” 明 洪瀛 《秦淮舟泛》诗:“ 六朝 餘韵赋高楼,极目 秦淮 放小舟。”
(3).不尽的韵致、韵味。 宋 张道洽 《咏梅》:“老树有餘韵,别花无此姿。” 清 曹寅 《雨中和渔村韵》:“饮队妨伶妙,狂歌倩 楚 才。剧怜餘韵在,寒雨滴蒿莱。”
(4).馀音。 陈毅 《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笙歌餘韵依依送,云眼星光闪闪飞。”参见“ 餘音 ”。
《漢語大詞典》:醇醲
亦作“ 醇浓 ”。
(1).酒味浓厚甘美。 汉 焦赣 《易林·艮之谦》:“黍稷醇醲,敬奉山宗。” 宋 苏轼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嘱戏用其韵答之》:“惟思近醇醲,未敢窥璨瑳。” 清 魏源 《江南吟》之八:“阿芙蓉,阿芙蓉,产海西,来海东。不知何国香风过,醉我士女如醇醲。”
(2).喻富贵尊荣。 明 徐渭 《涉江赋》序:“然合前赋而观之,诚见其嗜醇醲而姑言寂寞也。”
(3).风气淳朴敦厚。 晋 左思 《魏都赋》:“不鬻邪而豫贾,著驯风之醇醲。”旧唐书·儒学传序:“ 高宗 嗣位,政教渐衰,薄於儒术,尤重文吏。於是醇醲日去,华竞日彰,犹火销膏而莫之觉。”
(4).谓气味、滋味、韵味等纯正浓厚。 宋 文同 《读渊明集》诗:“文章简要惟华衮,滋味醇醲是太羹。”《春风》1981年第4期:“正因为这朵花在 关东 的土地上长大的,它才散发着那么醇浓的土香吧?”《北京晚报》1982.4.23:“她的演唱韵味醇浓。”
《漢語大詞典》:冷韵(冷韻)
清幽的韵味或情趣。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似小姐这等诗,真有雪胎梅骨冷韵幽香。”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四时草花竹叶,无不经营絶慧,领略殊清,使冷韵幽香,恆霏微于曲房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