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险肤(險膚)
谓恶意中伤的谣传之言。《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孔颖达 疏:“起信险肤者,言发起所行,专信此险伪肤受浅近之言,信此浮言,妄有争讼。” 孙星衍 疏:“起者, 高诱 注吕氏春秋云:‘兴也。’险者,广雅·释詁云:‘衺也。’説文有‘憸’,云:‘詖也。’险声近憸。肤者,广雅·释詁云:‘传也。’讼者,説文云:‘争也。’言羣臣讙言拒善,而兴信邪险肤传之语。” 宋 李纲 《与张子公舍人书》:“且如来书所諭数事,皆是以无为有,唱为险肤之説。”
《漢語大詞典》:侈哆
(1).口大张貌。语本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清 许缵曾 《睢阳行》:“祝史乘机垄断张,阿母新来口侈哆。”因以谓谗言中伤。 宋 李纲 《摘鬓间白髮有感》诗:“纵横蹈危机,侈哆困贫嘖。”
(2).形容器物开张。 宋 苏舜钦 《检书》诗:“踾扑下尘梁,侈哆张败笈。”
(3).环列,罗列。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紫燄嘘呵,高灵下堕。羣星从坐,错落侈哆。”
(4).犹骄纵。 唐 陆龟蒙 《登高文》:“镗威介私,放荡侈哆。”
《漢語大詞典》:非谤(非謗)
(1).议论是非,指责过失。非,通“ 诽 ”。《汉书·王莽传中》:“令王路设进善之旌,非谤之木,敢諫之鼓。” 颜师古 注:“非音曰诽。”
(2).造谣中伤。非,通“ 诽 ”。《汉书·晁错传》:“肉刑不用,辠人亡帑;非谤不治,铸钱者除。” 颜师古 注:“非读曰诽。”汉书·京房传:“ 显 告 房 与 张博 通谋,非谤政治,归恶天子。”
《漢語大詞典》:流谤(流謗)
造谣中伤。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防薏苡之讥嫌,絶简书之流谤。” 唐 罗隐 《谗书·三叔碑》:“当 周公 摄政时,三叔流谤,故辟之、囚之、黜之,然后以相孺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日本和亲:“造为此説者,皆出东征失志游棍,流谤都中。”
分類:造谣中伤
《國語辭典》:暗箭  拼音:àn jiàn
1.趁人不备,暗中射出的箭。如:「冷不防,一暗箭从背后呼啸擦身而过。」也作「冷箭」。
2.比喻暗中伤人的行为。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七侠五义》第三一回:「好吓!好吓!你敢用暗箭伤人,万不能与你们干休。」也作「冷箭」。
《漢語大詞典》:中陷
中伤陷害。晋书·贾模传:“ 模 潜执权势……至於素有嫌忿,多所中陷,朝廷甚惮之。”
分類:中伤陷害
《國語辭典》:巧丸  拼音:qiǎo wán
打鸟的弹子。比喻阴谋加害。唐。韩愈〈病鸱〉诗:「今者命运穷,遭逢巧丸儿。」
《漢語大詞典》:恶舌(惡舌)
无礼、中伤的言辞。 唐 孟迟 《寄浙右旧幕僚》诗:“由来恶舌駟难追,自古无媒谤所归。”
《漢語大詞典》:毁谗(毁讒)
毁谤中伤。史记·殷本纪:“ 紂 又用 恶来 。 恶来 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不行於 齐 ,王不用,则若 臧仓 之徒毁谗之也。”
分類:毁谤中伤
《漢語大詞典》:短毁
谗言中伤。新唐书·高适传:“ 李辅国 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 杜佑 判度支,帝尤宠礼, 杞 短毁百绪,讫贬 苏州 刺史。”
《漢語大詞典》:诋伤(詆傷)
诋毁中伤。 元 戴表元 《〈急就篇注释补遗〉自序》:“一时交友,方共詆伤,以为不切於事。”
分類:诋毁中伤
《漢語大詞典》:污伤(汙傷)
亦作“污伤”。亦作“汚伤”。
1.诬毁中伤。 汉 王充 论衡·自纪:“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2.犹损伤。后汉书·申屠刚传:“败乱君臣之节,汚伤父子之恩。”
分類:损伤中伤
《漢語大詞典》:伤陷(傷陷)
中伤陷害。后汉书·蔡邕传:“如臣父子欲相伤陷,当明言臺阁,具陈恨状所缘。”
分類:中伤陷害
《國語辭典》:诽语(誹語)  拼音:fěi yǔ
谣言。如:「他听到那些诽语之后整天闷闷不乐。」
《漢語大詞典》:萋毁
指谗言中伤。 唐 张九龄 《咏史》:“小道致泥难,巧言因萋毁。”参见“ 萋斐 ”。
《漢語大詞典》:萋斐
见“ 萋菲 ”。 花纹错杂貌。语本《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孔颖达 疏:“论语云:‘斐然成章。’是斐为文章之貌,萋与斐同类而云成锦,故为文章相错也。”后因以“萋斐”比喻谗言。北齐书·幼主纪:“忠信不闻,萋斐必入。”旧唐书·朱敬则传:“去萋菲之牙角,顿姦险之锋芒。”《封神演义》第九九回:“﹝ 吕岳 ﹞悮听萋菲,动干戈杀戮之惨,自堕恶趣,夫復何戚!” 罗振玉 《刘铁云传》:“予答书曰:‘……万一幸成,而萋斐日集,利在国,害在君也。’”
分類:花纹错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