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强项(强項,彊項)
彊項:亦作“强项”。颈项僵直,不能随意转动。彊,通“ 僵 ”。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其时九月,天已寒,四方全师,未颁冬衣服,聚之受詔,或伍或离,垂手强项,往往誶语。”
《國語辭典》:涂抹(塗抹)  拼音:tú mǒ
1.化妆。《宋史。卷四七二。奸臣列传二。蔡京》:「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裤,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多道市井淫媟谑浪语,以蛊帝心。」
2.随意图画、信笔挥洒。唐。卢仝 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宋。刘克庄 再获一砚自和诗:「拊摩无粟向肌起,涂抹有花从笔生。」
《漢語大詞典》:铃索(鈴索)
(1).系铃的绳索。 唐 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唐 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夜久忽闻铃索动,玉堂西畔响丁东。” 宋 范成大 《晓起》诗:“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明 文徵明 《翰林斋宿》诗:“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鑾。”
(2).引申指警报、边警。 元 胡助 《滦阳十咏》之十:“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漢語大詞典》:小摘
随意采摘。 杜甫 《有客》诗“小摘为情亲” 仇兆鳌 注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嘉记》:“百卉正发时,聊以小摘供日。” 宋 惠洪 《次韵通明叟晚春》:“緑徧西园春正残,青梅小摘嗅仍看。” 清 陈确 《春晴过近思叔池上即事》诗:“邨圃新晴满眼花,携筐小摘足生涯。”
分類:随意采摘
《國語辭典》:行志  拼音:xíng zhì
1.行为、举止。元。曾瑞〈一枝花。银筝暗麝尘套。二煞〉:「更有行志不慌诈,肯的你舒心儿便许俺。」也作「行止」。
2.行为不端,任意行事。《国语。晋语八》:「及&f2c42_.png;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场,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群小不得行志,同力迁之。」
《國語辭典》:道契  拼音:dào qì
1.以道相结交。晋。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至于体分冥固,道契不坠,风美所扇,训革千载。」
2.外国人在租界中所得永久借地权的凭證。原由海关道发给,故称为「道契」。
《國語辭典》:漫流  拼音:màn liú
水位高过堤岸,散漫而流行。《书经。禹贡》唐。孔颖达。正义:「二水汎溢,漫流已治,从其故道。」唐。于鹄 寄续尊师诗:「春木带枯叶,新蒲生漫流。」
《國語辭典》:漫成  拼音:màn chéng
格调疏散,非特意经营而成的诗文。
《漢語大詞典》:漫尔(漫爾)
随意貌。 宋 苏辙 《次韵张恕九日寄子瞻》:“坐曹漫尔夸勤瘁,割肉何妨誚詆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还金绝交:“ 麻阳 主簿 顾渊白 致书问讯,且以辰砂一包见寄,未及啟封,漫尔置篋笥中。”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良由降虏 哱拜 久怀异图,驾言云云,阶之为祸,庸可漫尔归恶死者,倒置纲纪哉!”
分類:随意意貌
《國語辭典》:流目  拼音:liú mù
移转目光,随意观看。《文选。张衡。归田赋》:「流目眺夫衡阿兮,睹有黎之圮橨。」《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二首之二》:「属耳听莺鸣,流目玩倏鱼。」也作「流眄」、「流睇」。
《國語辭典》:苟同  拼音:gǒu tóng
随声附和。如:「你这种罔顾他人安全的行为,我实在无法苟同。」
分類:随意附和
《國語辭典》:卮言  拼音:zhī yán
无头无尾、支离破碎的言辞。《庄子。天下》:「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后亦作为对自己作品的谦词。
《國語辭典》:浪掷(浪擲)  拼音:làng zhí
随意耗费。如:「浪掷光阴」。《明史。卷二五○。孙承宗列传》:「与其以百万金钱浪掷于无用之版筑,曷若筑宁远要害以守。」
《國語辭典》:浪言  拼音:làng yán
1.狂妄的话。《西游记》第五回:「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
2.誇大其辞。《醉醒石》第一一回:「魏推官道:『寂上人,果然能前知么?』寂和尚道:『不敢,是小僧浪言。』」
《漢語大詞典》:信意
申述或显示意愿。信,通“ 伸 ”。韩非子·十过:“不穀之国虽小,卒已悉起,愿大国之信意於 秦 也。”后汉书·郭杜孔张等传论:“ 堪 之临财, 范 之忘施,亦足以信意而感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