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2,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铜兽
铜青
铜川
铜笛
铜虎符
铜铃
铜盐
铜面
铜尺
铜华
铜色
铜瓦
精铜
铜佛
铜史
《國語辭典》:铜兽(銅獸)  拼音:tóng shòu
铜制的兽形头门饰。元。王逢〈塞上曲〉五首之一:「月黑辉铜兽,风高啸紫驼。」
《漢語大詞典》:铜兽符(銅獸符)
即铜虎符。 唐 人避 唐高祖 之祖 李虎 讳,改“虎”为“兽”。隋书·高祖纪下:“冬十月丁未,颁铜兽符於驃骑、车骑府。”通典·职官十三:“ 梁 封爵亦如 晋 宋 之制……诸公侯皆假铜兽符、竹使符第一至第五。”亦省作“ 铜兽 ”。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谢讨黄少卿贼表》:“灵旗斜指,铜兽俯临。”参见“ 铜虎符 ”。
《漢語大詞典》:铜青(銅青)
铜锈;铜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晋 令,奴始亡,加铜青若墨,黥两眼。”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铜青:“铜青乃铜之液气所结,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胆。”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铜青七钱,价五厘。”
分類:铜绿
《骈字类编》:铜川(铜川)
宋 朱熹 答王无功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我从铜川来,见子上京客。
《骈字类编》:铜笛(铜笛)
宋 陆游 明日复理梦中意作 高挂蒲帆上黄鹤,独吹铜笛过垂虹。
《國語辭典》:铜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骈字类编》:铜铃(铜铃)
五代史吴越世家淮兵为水栅环城以铜铃系网沈水中断潜行者 宋史仪卫志宋卤簿以象居先设本莲花坐金蕉盘紫罗绣襜络脑当胸后鞦并设铜铃杏叶红犛牛毛拂拔尘
又马珂之制胸前及腹下皆有攀缀铜铃后有跋尘锦包尾响元史舆服志辂之前两柱绯绒铃索五贴金銮和大 铜铃十金涂鍮石双鱼五下朱漆轼匮一鸟大方便佛报恩经时国王有一果园其园茂盛常患 雀时守园监语善友言为我防护鸟雀我当好相供给善友答之我无两目云何能为汝驱除鸟雀耶守园监言我有方便我以绳结诸树头安施铜铃汝坐树下闻鸟雀声牵挽绳头善友答言如是我能将至树下安稳住已即舍而去 酉阳杂俎济南有鹅浦有渔人居水侧常听鹅声众中有铃声甚清亮候之见一鹅颈极长罗得之项上有铜铃系以银锁隐起元鼎元年字
分类:铜铃
《骈字类编》:铜盐(铜盐)
史记吴王濞传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才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馀年以故能使其众
《漢語大詞典》:铜面(銅面)
见“ 铜面具 ”。
《漢語大詞典》:铜面具(銅面具)
古代将士出征时常戴之以作防护和威慑敌人的铜制面具。宋史·狄青传:“临敌被髮、带铜面具。” 清 贝青乔 《咄咄吟》:“漫説 狄 家铜面具,良宵飞骑夺 昆仑 。”亦省称“ 铜面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勇习 韩瓶 ,铁浮屠林,立於重关,铜面具风。”
《漢語大詞典》:铜尺(銅尺)
铜制的律尺。古代用以量较乐器,又可依以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晋书·律历志上:“ 始平 掘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故 阮咸 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 詹鍈 义证引 李曰刚 《〈文心雕龙〉斟诠》:“铜尺,铜铸之尺,用以量较古乐器,又可依古尺为准,铸铜律吕以调声韵。”隋书·律历志上:“一 周 尺:《汉志》 王莽 时 刘歆 铜斛尺。 后汉 建武 铜尺。 晋 泰始 十年 荀勗 律尺,为 晋 前尺。 祖冲之 所传铜尺。”
分類:乐器可依
《漢語大詞典》:铜华(銅華)
见“ 铜花 ”。
《漢語大詞典》:铜花(銅花)
(1).亦作“ 铜华 ”。铜锈;铜绿。 唐 李贺 《长平箭头歌》:“漆灰骨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铜花。”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 宋 梅尧臣 《寄题知仪州太保蒲中书斋》诗:“朝闻鸣鷄夕闻鵶,眼昏秋匣生铜花。”
(2).铜屑。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赤铜
分類:铜绿
《骈字类编》:铜色(铜色)
宋 陆游 观张提刑周鼎 苔痕洗尽铜色见,坐卧摩挲欲忘食。
分类:铜色
《国语辞典》:铜瓦(铜瓦)  拼音:tóng wǎ
铜制的瓦。古代精美的建筑物大多以铜为瓦。
《漢語大詞典》:精铜(精銅)
精炼的铜。后汉书·张衡传:“ 阳嘉 元年,復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宋 梅尧臣 《吴冲卿出古饮鼎》诗:“精铜作鼎土不蚀,地下千年蘚花幂。”
分類:精炼
《骈字类编》:铜佛(铜佛)
南史南平王伟传初武帝军东下用度不足伟取襄阳寺铜佛毁以为钱富僧藏镪多加毒害后遂恶疾铜五代史周世宗纪是时国中乏钱乃诏悉燬天下佛 像以铸钱 陶朱新录鲁般墓在南门外一里许周围可十里石屋数百间东池在城东一里周围可百里中有石塔石塔之中有卧铜佛一身脐中常有水流出北池在城北五里中有金方塔一座石屋数间金狮子金佛铜象铜牛铜马之属皆有之 明一统志铜佛像在遵义府宣慰司福光寺内营又宋史熊本传渝州南川獠木斗反诏本安抚本进 铜佛埠抗其吭焚积聚以破其党
《漢語大詞典》:铜史(銅史)
(1).指 汉 张衡 所制漏刻仪上的铜制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李善 注:“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悬玉京而荐福,侣铜史而司辰。”
(2).借指漏刻铜壶。 唐 李峤 《十二月奉教作》诗:“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 唐 周彻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诗:“静闻铜史漏,暗识桂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