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朱纯(1417—1493),字克粹,号肖斋,自号龟峰识字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雅有儒行,太守戴琥深敬礼焉,钦授翰林院简讨召修。正统元年官兵科给事中,后刑科给事中。曾与罗颀、张浩等结“鉴湖吟社”,著有《淘铅集》、《驴背集》、《自怡集》、《农余杂言》等。
槜李诗系·卷四十
绍兴人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四
纯字克粹,绍兴山阴人。有《淘铅》、《驴背》、《自怡》等集。 (姜南《醉经堂铺糟编》:山阴朱克粹《咏游丝》一律云:「紫陌遥看一缕微,笼烟曳日转依依。不缘蛛网萦钿合,肯逐鸾梭上锦玑。香逐落花低趁蝶,暖随柔絮欲沾衣。无由系得东君驾,空向春风上下飞。」咏物之作,不减前人韵格也。 田按:克粹与罗顽,张皓辈结鉴湖诗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1—1872 【介绍】: 清广西象州人,字小谷。道光十五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乞养亲辞官,不复出,自号识字耕田夫。同治间主讲广州、桂林各书院。博览强记,尤熟诸史。为文章直抒胸臆,识见甚卓。有《愚一录》、《补学轩诗文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八
郑献甫,原名存纻,以字行,号小谷,象州人。道光乙未进士,官刑部主事。有《补学轩诗集》。
维基
郑献甫(1801年—1872年),原名存纻,字献甫,号小谷,广西象州壮族人,清代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任刑部主事。一年二个月后,以双亲年老乞养为由,辞官回乡。其后主讲于两广多家书院,有“岭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
《漢語大詞典》:字块(字塊)
供初学者识字用的方形小纸块或小纸片,每块或每片上写一个字或词。 浩然 《石山柏》:“他把这些字块,一个个贴在桌子上、柜子上、门板上。”
《國語辭典》:画十字(畫十字)  拼音:huà shí zì
1.基督教徒祈祷的仪式。以右手从额头画至胸前,从一肩头画至另一肩头,形如十字,以纪念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
2.古时不识字者在契约文书上画十字,以代替签名。
《國語辭典》:不识一丁(不識一丁)  拼音:bù shì yī dīng
丁,比喻极易认识的字。语本《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也作「目不识丁」、「目不识字」、「一丁不识」、「未识一丁」。
《國語辭典》:一丁  拼音:yī dīng
1.一个成年男子。《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夏五月辛酉,制荆、徐、兖、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
2.一个的󻾹误。《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國語辭典》:不识之无(不識之無)  拼音:bù shì zhī wú
之无,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个月时,即能辨别「之」、「无」二字。见《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故后世用以比喻极浅显易懂的字。不识之无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清。黄景仁 除夕述怀诗:「有儿名一生,废学增痴憨;曾不识之无,但索梨与柑。」
《漢語大詞典》:半文盲
识字不多的成年人。如:农村中建立了许多夜校,正在积极提高半文盲的文化水平。
《漢語大詞典》:牛识字(牛識字)
讥人不识字。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 白居易 诗:‘ 郑 牛识字吾常叹。’自註:‘谚云: 郑玄 家牛触墙成八字。’按:俗訾不识字人往往举此。”
分類:不识识字
《漢語大詞典》:识字班(識字班)
群众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以识字为主,并学习时事政治。《新华日报》1940.1.1:“穷人翻了身,迫切要求文化,在识字班的基础上办起学校。”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三章:“翻身的情景我见了些,不说别的,姐妹们上的识字班就喜煞人。”
《漢語大詞典》:扫盲(掃盲)
扫除文盲。对不识字或少识字的进行识字教育。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到一九五二年,到处搞扫盲运动,县里文教科急于完成扫盲工作。”
《國語辭典》:目不识丁(目不識丁)  拼音:mù bù shì dīng
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参见「不识一丁」条。《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他两个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识丁,也顶个读书的虚名。」《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若是那等目不识丁的,村气射人的,就是王侯贵戚,他也只是外面怕他,心内却没半分诚敬。」
《漢語大詞典》:目不识书(目不識書)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李士寧 者, 蓬州 人,自言学多诡数,善为巧发奇中,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亦作“ 目不知书 ”。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 后赵 石勒 目不知书,然常使人读汉书, 勒 卧听之。”参见“ 目不识丁 ”。
《國語辭典》:目不识丁(目不識丁)  拼音:mù bù shì dīng
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参见「不识一丁」条。《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他两个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识丁,也顶个读书的虚名。」《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若是那等目不识丁的,村气射人的,就是王侯贵戚,他也只是外面怕他,心内却没半分诚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