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画地(畫地)
(1).在地上画界线。孙子·虚实:“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2).以手或物划于地上。西京杂记卷三:“ 淮南王 好方士,方士皆以术见。遂有画地成江河,撮土为山巖。”宋史·欧阳修传:“四岁而孤,母 郑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3).指以手或物在地上画形或写字。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 魏其 、 灌夫 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说郛卷七三引 唐 韦续 《书诀墨薮》:“ 钟繇 教其子曰:‘学书须精意。吾学三十年,坐则画地,卧则画被,自见万类皆傚象之,乃臻妙。’” 清 朱履贞 《书学捷要》卷下:“ 元常 居则画地,卧则画席,如厠忘返,拊膺尽青。”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太祖 每有征伐,与诸贝勒适野而谋,画地而议,上马而传令。”
(4).见“ 画地为牢 ”。
《國語辭典》:画地为牢(畫地為牢)  拼音:huà dì wéi láo
古时就地画一范围作为监牢,使犯人站立其中以示惩罚。《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后用以比喻只准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画地为牢。」也作「画地为狱」。
《國語辭典》:彩鹢(彩鷁)  拼音:cǎi yì
旧时常在船首画上鹢鸟作为装饰,后遂成为船只的代称。唐。李峤〈汾阴行〉:「木兰为楫桂为舟,棹歌微吟彩鹢浮。」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二出:「锦缆云帆,彩鹢如飞箭。」
《國語辭典》:黼扆  拼音:fǔ yǐ
绣有斧形纹路的屏风。《书经。顾命》:「狄设黼扆、缀衣。牖间南向、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
《國語辭典》:上画(上畫)  拼音:shàng huà
入画。《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这堂客才得二十一岁,出奇的人才,就上画也是画不就的。」
分類:上画画卷
《漢語大詞典》:鸦儿(鴉兒)
亦作“鵶儿”。
(1).乌鸦。 唐 元稹 《闲》诗之一:“艇子收鱼市,鸦儿噪荻丛。”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何物叫喳喳,把青梅閒打。原来是一个鹊儿两个鸦儿飞去了。”
(2).指妇女用鸦黄粉在额上画的妆饰。 宋 苏轼 《蝶恋花·代人赠别》词:“一颗樱桃 樊素 口。不爱黄金,祇爱人长久。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 宋 苏轼 《浣溪纱·席上赠楚守田待问小鬟》词:“学画鸦儿正妙年, 阳城 下蔡 困嫣然。”
(3).指少年骁勇善战者。新唐书·高仁厚传:“贼号 蜀 兵为‘鵶儿’,每战,輒戒曰:‘毋与鵶儿鬭。’”参见“ 鸦儿军 ”。
《漢語大詞典》:鸦儿军(鴉兒軍)
亦作“鵶儿军”。 指由骁勇善战的少年组成的军队。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 克用 少驍勇,军中号曰‘李鵶儿’……﹝ 中和 ﹞三年正月,出于 河中 ,进屯 乾坑 。 巢 党惊曰:‘鵶儿军至矣!’” 清 赵翼 《甘将军庙神鸦歌》:“独是当日所部未有鵶儿军,既不闻雁子都以鸟纪,又不闻黑云队以色分。” 黄节 《宴集桃李花下》诗:“岂无鸦儿军,不可收指臂。”
《漢語大詞典》:鸣鸢(鳴鳶)
(1).在旌旗上画张口状的鸱,遇风揭举,用以警众。礼记·曲礼上:“前有尘埃,则载鸣鳶。” 孔颖达 疏:“鳶,今时鴟也。鴟鸣则风生,风生则尘埃起;前有尘埃起,则画鴟於旌首而载之,众见咸知以为备也。”后汉书·马融传:“六驌騻之玄龙,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鳶之脩橦。” 李贤 注:“鳶,鴟也,音缘。鸣则风动,故画之於旌旗以候埃尘也。”后因借指狂风大作。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休怕风寒雪冷,雪夜鸣鳶,不是仗寒威,怎操全胜。”
(2).鹞鹰。 汉 刘桢 《射鸢》诗:“鸣鳶弄双翼,飘飘薄青云。”
《漢語大詞典》:屏扆
(1).古代宫廷内设在户牖间的屏风,上画斧形图案。宋史·后妃传上·仁宗曹皇后:“后亦慈爱天至,或退朝稍晚,必自至屏扆候瞩。” 章炳麟 《訄书·原人》:“位虫兽于屏扆之前,居虽崇,令虽行,其君之实安在?”
(2).泛指屏风。 清 方文 《宋遗民咏·梁隆吉栋》:“醉题僧屏扆,宵小妒弗容。” 清 魏源 《白岳西岩》诗:“堂皇峻屏扆,结构谁所为。”
《漢語大詞典》:黼翣
古代出丧时所用的棺饰,上画斧形。礼记·丧服大记:“饰棺……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 郑玄 注:“翣,以木为筐,广三尺,高二尺四寸,方两角高,衣以白布。” 孔颖达 疏:“翣,形似扇,以木为之,在路则障车,入椁则障柩也。凡有六枚,二画为黼,二画为黻,二画为云气。”
《漢語大詞典》:画状(畫狀)
(1).指签发委任状。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二》:“ 焦达峯 既为都督,即在諮议局楼上画状,始任 余钦翼 为一镇统制。”
(2).在状子上画押。
《漢語大詞典》:辰旒
古代旌旗名。即太常旗。上画日、月、星,垂十二旒。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 薛综 注:“辰,谓日、月、星也,画之於旌旗,垂十二旒,名曰‘太常’。”
《国语辞典》:打叉  拼音:dǎ chā
1.在文件上画个叉,以示错误或做记号。如:「我第一题答错了,老师在试卷上打叉。」
2.交叉。《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楼上细软箱笼,大小共十六只,写三十二条封皮,打叉封了。」
《國語辭典》:升官图(陞官圖)  拼音:shēng guān tú
一种赌博游戏。列大小官位于纸上,掷骰子计点数采色或用捻捻转儿,以定升降。捻捻转儿之状,似陀螺而小,四面书德、才、功、赃等字样,上有短柄,捻之则转,转毕即倒,一面向上,视其字而决定官职的升降。
《漢語大詞典》:注画(注畫)
在注官文书上画押。谓授予官职。 明 张居正 《答凌参政书》:“且既已被镇守之命,有封疆之责,岂宜别有注画乎?”
《漢語大詞典》:画圈(畫圈)
在文件上画个圈儿,表示已经过目。《红旗》1982年第11期:“如果我们继续满足于无休止的集体议论,沉湎于浩如烟海的文件,旷日持久地挨着个儿画圈……那是不堪设想的。”《十月》1981年第5期:“形式还要走,他 胡浩 甚至要在这虚应故事的文件上画圈。”
《漢語大詞典》:鸟旗(鳥旗)
古代军队旗帜的一种。旗上画鸟隼。墨子·旗帜:“车为龙旗,骑为鸟旗。” 唐 刘禹锡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诗:“毳帐差池见,鸟旗摇曳前。”一本作“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