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血晕(血暈)
(1).因失血过多而昏厥。 清 陈确 《先世遗事纪略·父觉庵公》:“血晕不能起,使祖房婢 綵绣 溺之,置浅水中,一夜不死。”《水浒传》第六十回:“众头领且来看 晁盖 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
(2).因受外力打击,血液瘀结成圆形的伤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若伤处痕色不明,必剔开腐肉验骨,上自有血晕、血荫等伤痕。”
(3).浅淡的红色。 郭沫若 《路畔的蔷薇》:“蔷薇的花色还是鲜艳的,一朵紫红,一朵嫩红,一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着几分血晕。”
《漢語大詞典》:败血(敗血)
中医指败坏之血。多指溢于血管外,积存于组织间的坏死血液。又叫恶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
《國語辭典》:输血(輸血)  拼音:shū xiě
把健康人的血浆,移注到病人体内。一般多由静脉缓缓输入,但对于病势危急的患者,可由动脉进行输血急救。
《漢語大詞典》:血勇
犹言血气之勇。古人以为生自血液的勇气。《燕丹子》卷中:“ 夏扶 ,血勇之人,怒而面赤; 宋意 ,脉勇之人,怒而面青; 武阳 ,骨勇之人,怒而面白。 光 所知 荆軻 ,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國語辭典》:杂音(雜音)  拼音:zá yīn
因故障或受干扰所发出不正常的声响。
《國語辭典》:胆固醇(膽固醇)  拼音:dǎn gù chún
一种人体脂质的成分之一。胆固醇为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也是人体合成胆汁和荷尔蒙的原料。除脂肪组织外,人体血液、乳汁、脑组织、肝、肾等含量丰富。可从蛋黄及动物油脂中摄取丰富的胆固醇,但过多则会堆积于动脉壁上,造成血管硬化,有害健康。
《国语辞典》:经血(经血)  拼音:jīng xiě
妇女在行经期间所排出的血液及脱落的子宫内膜组织。
《國語辭典》:静脉(靜脈)  拼音:jìng mài
在体循环系统,将失氧血自身体各部输回心脏的血管,功用与动脉相反。
《國語辭典》:血管  拼音:xiě guǎn
动物体内运输血液的管道。有动脉、静脉、微血管三种。
《国语辞典》:血浆(血浆)  拼音:xiě jiāng
血液中血球外的液体成分,为淡黄色液体,约占人体体重的百分之五、血液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五。主要功能为运输养分、二氧化碳、无机盐、激素及代谢产物。
《漢語大詞典》:血轮(血輪)
血球的旧称。亦泛指血液。 梁启超 《新民说》一:“未有四肢已断,五臟已瘵,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 章炳麟 《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血轮大小,独巨於禽兽;头颅角度,独高於生番野人,此文明之国种族所同也。”参见“ 血球 ”。
《國語辭典》:血球  拼音:xiě qiú
血液中的细胞。分为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三种。红血球形如圆盘,为无核细胞。白血球较大,有核,表面有许多突起物,为人与动物体内的第一道防线。血小板最小,有凝固止血的功能。
《国语辞典》:肾结石(肾结石)  拼音:shèn jié shí
病名。因血液中钙离子过多,在经过肾脏时沉淀析出,形成有机或无机的钙化合物,停留在肾脏中,状如细石,故称为「肾结石」。严重时会出现疼痛、血尿、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国语辞典》:捐血  拼音:juān xiě
自愿无偿,将血液捐给需要的人。如:「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国语辞典》:血荒  拼音:xiě huāng
血库内贮藏的血液不足。如:「每逢血荒,政府即鼓励大家踊跃捐血。」
《國語辭典》:淤血  拼音:yū xiě
血液凝滞不通或凝聚不流通的血。《红楼梦》第三四回:「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也作「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