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扑粉(撲粉)  拼音:pū fěn
拍上香粉。唐。韩偓 昼寝诗:「扑粉更添香体滑,解衣唯见下裳红。」宋。陆游 浣沙溪。浴罢华清第二汤词:「浴罢华清第二汤,红绵扑粉玉肌凉。」
《漢語大詞典》:脸潮(臉潮)
脸上泛起的红晕。 清 陈维嵩 《五福降中天·甲寅元旦》词:“拜罢胜常,脸潮红似醉。” 清 陈维嵩 《宴清都·咏杨妃山茶》词:“总输伊,睡足春酥,脸潮分外娇嫮。”
《國語辭典》:露脸(露臉)  拼音:lòu liǎn
1.露出脸庞。如:「他对警察说:『刚才布幕后面有人露脸,好像就是你们要抓的小偷。』」
2.比喻光荣、很有面子。如:「他这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备受好评,真是露脸极了!」《文明小史》第四二回:「黄知府这个提调,本是康太尊替他在制台面前求得来的,如今老同年托他此事,岂有不出力之理?而且自己也好借著这个露脸。」
3.现身。如:「他一露脸,警方马上向前逮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又是二少也吓慌了咧,我不知是什么事,所以不敢叫他露脸。」
《国语辞典》:展颜(展颜)  拼音:zhǎn yán
脸上露出笑容。如:「在大家劝慰下,她终于展颜,不再愁眉苦脸了。」
《漢語大詞典》:酒艳(酒豔)
酒后脸上泛出的红艳之色。 宋 张先 《河满子·陪杭守泛湖夜归》词:“人面新生酒艳,日痕更欲春长。”
《漢語大詞典》:春晕(春暈)
(1).春色晕染。 明 高启 《红梅》诗:“春晕冰綃倚竹低, 罗浮 却似 武陵 溪。”
(2).脸上的红晕。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章:“女郎默然不答,徐徐出素手,为余妹理鬢丝,双颊微生春晕矣。”
《国语辞典》:路儿(路儿)  拼音:lù ér
1.道路、路途。元。汤式〈一枝花。红舒脸上桃套。尾声〉:「咱两个没添货的姻缘厮成就,天长地久,鸾交凤友,再不教你鸣珂巷路儿上走。」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二折:「你待要重相见面皮难,咱两个再团圆,可兀的路儿远。」
2.门路、方法。如:「做事晓得路儿,就会便捷多了。」《歧路灯》第八九回:「这绍闻弟,三十多岁了,还不曾进个学儿,又破了家业,这便是世族中一个出奇的大怪物。如今倒锁了门,在内念书,或者是穷的急了,进退无路,逼上这一条正经路儿来。」
3.类属、派系。如:「你是哪个路儿的?竟敢在此撒野!」
《國語辭典》:麻子  拼音:má zi
1.因出天花而留下的痘瘢。如:「他小时候曾得过天花,所以脸上有一些麻子。」
2.脸上长有麻子的人。《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景兰江指著那一个麻子道:『这位是支剑峰先生。』」
《漢語大詞典》:飞朱(飛朱)
指脸上泛起红晕。 周立波 《张闰生夫妇》:“‘敢不敢赌?’副队长的脸上飞朱了。”
《漢語大詞典》:黥卒
宋 时在士兵脸上刺字,以防逃跑,故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 祥符 中,方士 王捷 ,本黥卒,尝以罪配 沙门岛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 刘快活 信之 ,黥卒也。” 清 金农 《观猎》诗:“不若揖黥卒,尚知太白经。”
《漢語大詞典》:麻皮
(1).麻经沤后剥下的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小儿疮痘:“后得老医一方……以羊子肝破开,入药在内,麻皮缚定,用米泔水熟煮,切食之,凡旬餘而愈。”《说岳全传》第六四回:“ 万 ( 万俟卨 )、 罗 ( 罗汝楫 )二贼看了大怒,喝教左右将 岳爷 衣服去了,把鱼胶敷上一层,将麻皮搭上……把麻皮一扯,连皮带肉去了一块。 岳爷 大叫一声:‘痛杀我也!’”
(2).称出天花或水痘后在脸上留下瘢痕的人。参见“ 麻子 ”。
《國語辭典》:麻子  拼音:má zi
1.因出天花而留下的痘瘢。如:「他小时候曾得过天花,所以脸上有一些麻子。」
2.脸上长有麻子的人。《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景兰江指著那一个麻子道:『这位是支剑峰先生。』」
《漢語大詞典》:黥墨
古代肉刑之一。也称墨刑、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后涂以墨。《三国志·魏志·毛玠传》:“ 汉 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 汉 法所行黥墨之刑,存於古典。”
《國語辭典》:脸色(臉色)  拼音:liǎn sè
1.气色。如:「你今天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昨晚没睡好?」《官场现形记》卷二一:「三个月下来,烟瘾居然挡住,但是脸色发青,好像病过一场似的。」
2.脸上的神情。如:「她始终没给我好脸色看。」《孽海花》第一一回:「阳伯疾忙接了塞入袖中,顿时脸色大变,现出失张失智的样儿。」
《國語辭典》:面纱(面紗)  拼音:miàn shā
妇女覆面用的纱巾。
《國語辭典》:泪容(淚容)  拼音:lèi róng
带有泪水的面容。唐。鱼玄机 暮春有感寄友人诗:「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表见玄德有泪容,怪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