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辟咡  拼音:pì èr
倾头交谈,不使口气及人,表示尊敬。《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礼记。少仪》:「有问焉,则辟咡而对。」
《漢語大詞典》:耳言
犹耳语。 唐 韩愈 《吊武侍御所画佛文》:“晢晢兮目存,丁寧兮耳言,忽不见兮不闻,莽谁穷兮本源!”旧唐书·姚绍之传:“ 仲之 、 延庆 言曰:‘宰相中有附会 三思 者。’ 嶠 与 承嘉 耳言,復説诱 绍之 ,其事乃变。”
分類:耳语
《國語辭典》:喋嗫(喋囁)  拼音:dié niè
耳语、私语。汉。焦延寿《易林。卷四。谦之乾》:「喋嗫处曜,昧冥相待,多言少实,终无成事。」
分類:耳语私语
《漢語大詞典》:耳喑
耳语。 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正末做打耳喑科云]哥也,可是这般?”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三折:“你与主公穿衣服,悄悄送这锦囊,教主公袖了;再打个耳喑,教主公酒散只装醉,掉下锦囊。”
分類:耳语
《國語辭典》:打喳喳  拼音:dǎ chā chā
小声说话。如:「他们俩躲在一旁打喳喳。」
《國語辭典》:咬耳朵  拼音:yǎo ěr duo
靠近别人耳朵说悄悄话。《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不敢高声,都凑上去,同周老爷咬耳朵。」《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弄得跼蹐不安,只得拉了定辉去咬耳朵。」
《国语辞典》:喋语(喋语)  拼音:dié yǔ
耳语、私语。《大宋宣和遗事。元集》:「然灵素所言,杂以滑稽喋语,上下为大鬨笑,莫有君臣之礼。」
分类:耳语私语
《漢語大詞典》:窃窃私私(竊竊私私)
耳语轻微细碎貌。《天雨花》第三回:“ 老孙 与你言何事,窃窃私私不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