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修检(修檢)
编撰核查。旧唐书·元行冲传:“於是 行冲 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羣书四録》,命学士 鄠县 尉 毋煚 、 櫟阳 尉 韦述 ……分部修检,岁餘书成,奏上之。”
分類:编撰核查
《國語辭典》:编著(編著)  拼音:biān zhù
编辑著述。《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
《漢語大詞典》:排纂
编撰,编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方伯公遗事:“先祖方伯公年九十餘,读书排纂不輟。” 清 谭献 《〈唐诗录〉序》:“举三百年之遗文,离为八集,都为一编。排纂未竟,旋以图南;悠悠五载,復事发正,録成定本。”
分類:编撰编辑
《漢語大詞典》:演撰
推算和编撰。《宋史·律历志十四》:“择历算子弟粗通了者,授演撰之要,庶几日官无旷,历法不絶。”宋史·律历志十五:“且许时演撰新历,将以革旧历之失。”
分類:推算编撰
《漢語大詞典》:撰修(撰脩)
亦作“ 撰脩 ”。 书写;编撰。 宋 范仲淹 《上枢密尚书书》:“某奔走道涂,疲困已甚,加应答文移,中夕不寐,无暇撰脩谢启。”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大家都期待着你能够回来,帮助撰修《续汉书》。”
《漢語大詞典》:缀续(綴續)
编撰接续。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 哀 平 之世,增修 曹参 、 周勃 之属,得其宜矣。以缀续前记,究其本末,并序位次,尽于 孝文 ,以昭元功之侯籍。”后汉书·百官志序 刘昭 注引 汉 胡广 《小学汉官篇注》:“盖法有成易,而道有因革,是以聊集所宜,为作詁解,各随其下,缀续后事,令世施行,庶明厥旨。”
分類:编撰接续
《漢語大詞典》:抄撰
抄集编撰。南齐书·孔稚珪传:“抄撰同异,定其去取。”南史·陆瑜传:“时皇太子好学,欲博览羣书,以子集繁多,命 瑜 抄撰,未就而卒。”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一年:“请五礼各置旧学士一人,今自举学古一人相助抄撰。”
分類:编撰
《漢語大詞典》:参撰(參撰)
参与编撰。北史·崔光传:“ 太和 六年,拜中书博士、著作郎,与秘书丞 李彪 参撰国书。”旧唐书·儒学传上·敬播:“﹝ 敬播 ﹞寻以撰实録功,迁太子司议郎……参撰晋书。”
分類:参与编撰
《国语辞典》:新唐书(新唐书)  拼音:xīn táng shū
书名。宋朝欧阳修、宋祁等奉敕编撰。二百二十五卷。记唐朝建国到灭亡的史实,与《旧唐书》并行于世,同为中国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漢語大詞典》:彻编(徹編)
编撰完毕。 清 王耕心 《〈白雨斋词话〉序》:“ 亦峰 为学精苦,每昼营家事,夜诵方策,及既歾,遗书委积,多未彻编。”
分類:编撰完毕
《国语辞典》:龙龛手鉴(龙龛手鉴)  拼音:lóng kān shǒu jiàn
书名。辽僧行均所编撰,四卷,录二万六千四百三十馀字。为一本字书,于《说文解字》、《玉篇》外,并多引佛经,网罗极富。原名《龙龛手镜》,宋重刻时,因避讳而改镜为鉴。
分类:书名编撰
《国语辞典》:三才图会(三才图会)  拼音:sān cái tú huì
书名。明王圻与其子王思义共同编撰,一○六卷,十四门。全书以图画为主,附加说明文字。内容取材广泛,涵盖天文、地理与人事,故称为「三才」,因为是图表、图谱和图像的总会,故称为「图会」。书完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西元1607年),万历三十七年(西元1609年)付梓发行。
《国语辞典》:旧五代史(旧五代史)  拼音:jiù wǔ dài shǐ
书名。宋朝薛居正等奉敕编撰,一百五十卷,为二十四史之一。据五代实录和范质的五代通录等资料编写而成,首尾完备,事实详尽,其中纪六十一卷、志十二卷、传七十七卷。为别于欧阳修所编写的《新五代史》,改称为《旧五代史》。
《国语辞典》: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  拼音:dà táng xī yù jì
书名。唐玄奘述,辩机编撰,十二卷。为记述玄奘求经途中所历诸国的风土,是瞭解古代印度的重要典籍,英、法等国皆有译本。简称为「西域记」。
《国语辞典》:同文韵统(同文韵统)  拼音:tóng wén yùn tǒng
书名。清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允禄等奉敕编撰。六卷。以梵文、藏文及满文十二字头,参照等韵四呼,三十六字母的异同,说明字音拼合的原理,而且以汉字注音,使汉语与梵音相贯通,对于研究音韵学有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