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隐瞒(隱瞞)  拼音:yǐn mán
瞒住,不让别人知道。《红楼梦》第七三回:「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文明小史》第三○回:「书办该死,不曾禀过大老爷,还求太爷积些功德,代书办隐瞒了过去罢。」
《國語辭典》:阴恶(陰惡)  拼音:yīn è
1.不被人知道的恶事。汉。王充《论衡。祸虚》:「韩非、公子卬有阴恶伏罪,人不闻见,天独知之。」
2.阴险且恶毒。《新唐书。卷一八四。路岩传》:「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漢語大詞典》:明悉
(1).详细地了解或知道。南史·袁枢传:“ 枢 博学,明悉旧章。”《东周列国志》第一○五回:“前諫者,但数寡人之罪,未尝明悉存亡之计。”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民间素不知地方公事为何物,一切条理,皆未明悉。”
(2).详细;清楚。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蓬蘽:“五説近是,而欠明悉。”如:这个规定不明悉,要酌加修改。
《國語辭典》:告知  拼音:gào zhī
告而使知。《老残游记》第二○回:「昨天你们商议时,怎样说的?从实告知!本县可以开脱你们。」
《漢語大詞典》:念省
知道,懂得。 宋 周邦彦 《侧犯》词:“谁念省?满身香,犹是旧 荀令 。”
分類:知道懂得
《漢語大詞典》:遍晓(徧曉)
全都知道。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宣布詔书,劳来不怠,令百姓徧晓圣德,莫不霑濡。”
分類:都知知道
《國語辭典》:学舌(學舌)  拼音:xué shé
拨弄口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红楼梦》第十九回:「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
《漢語大詞典》:知器
(1).知道具体器物的构成。易·繫辞下:“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高亨 注:“用《易经》象事,则知製器之方法。”
(2).赏识,器重。宋书·谢述传:“ 高祖 闻而嘉之,及临 豫州 ,讽中正以 述 为主簿,甚被知器。”南史·刘秀之传:“ 东海 何承天 雅相知器,以女妻之。”
《漢語大詞典》:晓洞(曉洞)
犹洞晓,透彻地知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二臣皆身歷戎行,晓洞贼情,故动中窾会,非书生臆测所及。”
分類:透彻知道
《国语辞典》:确知(确知)  拼音:què zhī
真实知道。如:「情形如何,无法确知。」
《國語辭典》:箱底  拼音:xiāng dǐ
箱子的底层。如:「书籍装箱时,开数较大的书宜置放箱底,上面则可依次放些开数较小的书。」
《漢語大詞典》:画知(畫知)
在知单上自己的姓名下面写个“知”字,表示已经知道。
《國語辭典》:逸闻(逸聞)  拼音:yì wén
正史未记载的传闻。
《國語辭典》:见不得(見不得)  拼音:jiàn bù dé
1.不能看见或被看见。如:「见不得阳光」、「见不得人」。
2.看不惯。如:「他心胸狭窄,见不得别人比他好。」
《國語辭典》:私话(私話)  拼音:sī huà
不让外人知道的言语。如:「在宴会上,他俩交头接耳,说了好一会儿私话。」《绿野仙踪・第七六回》:「这是张中堂与我的私话,你少年人须要谨秘。」《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让媳妇问问姐姐,或者我姐姐还有甚么不得已的苦衷,说不出的私话,也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