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善死
(1).谓民乐于牺牲。《穀梁传·庄公八年》:“善战者不死,善死者不亡。” 范宁 注:“民尽其命,无奔背散亡者。”
(2).犹言好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生:“每思自尽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也。”
分類:民乐牺牲
《漢語大詞典》:黝牲
供祭祀用的黑色牺牲。周礼·地官·牧人:“凡阳祀,用騂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黝读为幽。幽,黑也。” 唐 褚亮 《祭神州乐章·雍和》:“黝牲在列,黄琮俯映。”《宋史·乐志八》:“黝牲纯洁,丝竹发扬。”
《漢語大詞典》:牢牲
祭祀用的牺牲。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考钟馈肴核,戞鼓侑牢牲。”新五代史·世家序:“剥剽弗堪, 吴 越 其尤,牢牲视人, 岭蜑 遭 刘 。”
分類:祭祀牺牲
《漢語大詞典》:享祠
宴饷,犒劳。享,通“ 饗 ”。祠,祭祀的牺牲。史记·周本纪:“﹝ 武王 ﹞命宗祝享祠于军。”
《漢語大詞典》:骍牲(騂牲)
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周礼·地官·牧人:“凡阳祀用騂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
《漢語大詞典》:骍牺(騂犧)
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诗·鲁颂·閟宫》:“享以騂牺,是饗是宜,降福既多。” 毛 传:“騂,赤。牺,纯也。” 郑玄 笺:“其牲用赤牛纯色,与天子同也。”
《漢語大詞典》:畏牺(畏犧)
谓害怕成为祭祀宗庙的牺牲。语本庄子·列御寇:“或聘於 庄子 , 庄子 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芻叔,及其牵而入於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汉 班固 《幽通赋》:“ 周 贾 盪而贡愤兮,齐死生与祸福,抗爽言以矫情兮,信畏牺而忌服。”
《国语辞典》:严杀(严杀)  拼音:yán shā
壮烈牺牲。《楚辞。屈原。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
分类:壮烈牺牲
《漢語大詞典》:郊牺(郊犧)
天子祭天地所用的牺牲。 唐 裴振 《雉尾扇赋》:“彼鸡何知,方论其肥,乃自断於郊牺。”
《漢語大詞典》:牢饩(牢餼)
祭祀用的牛羊豕等牺牲。南齐书·明帝纪:“可式循旧典,详復祭秩,使牢餼备礼,钦响兼申。”北史·崔冏传:“吾没后,敛以时服,祭无牢餼,棺足周尸,瘞不泄露而已。” 宋 司马光 《知人论》:“考制度,习威仪,辨牢餼之等,详边豆之数,此宗人之职也。”
《漢語大詞典》:燎祭
古代祭祀仪式之一。把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南郊即皇帝位”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即皇帝位。”
《漢語大詞典》:牲馈(牲饋)
指祭祀。因祭时馈献牺牲,故称。《晋书·潘尼传》:“於是牲馈之事既终,享献之礼已毕,释玄衣,御春服,弛斋禁,反故式。”
分類:祭祀牺牲
《國語辭典》:牲杀(牲殺)  拼音:shēng shā
祭祀用的牲畜。《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汉。赵岐。注:「牲必特杀,故曰杀。」
《漢語大詞典》:血潮
(1).血的浪潮。形容流血牺牲之多。 李大钊 《国情》:“ 汉江 之血潮未乾,盟誓之墨痕宛在,共和政治之真义,尚未就湮,人且弃之若遗。”
(2).指激动时体内上涌的热血。 郭沫若 《女神·登临》:“血潮儿沸腾起来了!山路儿登上一半了!” 许杰 《赌徒吉顺》上:“ 吉顺 的心头忽然发跳,脸上的血潮立即涌了上来。”
《漢語大詞典》:牺币(犧幣)
牺牲和币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 天宝 中,天子以为古爵莫贵於公侯,故海岳之祝,牺币之数,放而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