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番麦粒(番麦粒)  拼音:fān mài lì
一种俏皮话。比喻黑且破损的牙齿。如:「那人吃了十几年的槟榔,以致于满嘴的番麦粒。」
《国语辞典》:啃食  拼音:kěn shí
用牙齿咬食。如:「小弟弟专心啃食玉米的模样,真令人发噱。」
分类:牙齿
《国语辞典》:龈沟(龈沟)  拼音:yín gōu
介于龈脊、上皮附著和牙齿间的一个一点五到二毫米V状空隙。
《国语辞典》:齧合  拼音:niè hé
牙齿上下紧紧的咬合。或指像牙齿般的咬合。如:「齿轮间要相互齧合,运转才能顺利!」
《国语辞典》:喷牙(喷牙)  拼音:pēn yá
长牙齿。如:「那小娃娃已开始喷牙。」
分类:长牙牙齿
《国语辞典》:齿式(齿式)  拼音:chǐ shì
考古学上以数字方式表示动物,尤其是人的上、下颚各半的各型牙齿(门齿、犬齿、前臼齿、大臼齿)数目的方式。
《国语辞典》:齿质(齿质)  拼音:chǐ zhí
泛指牙齿的构造成分,牙釉质与牙本质的统称。
《国语辞典》:矼牙  拼音:jiāng yá
食物有硬物,在咬嚼时伤及牙齿。《红楼梦》第一六回:「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矼了他的牙。」
《国语辞典》:鼻偃齿露(鼻偃齿露)  拼音:bí yǎn chǐ lù
鼻子扁塌,鼻孔上仰,牙齿暴露于外。形容人面貌十分丑陋。《三国演义》第六○回:「其人生得额钁头尖,鼻偃齿露。」
《国语辞典》:阻生齿(阻生齿)  拼音:zǔ shēng chǐ
被骨头、软组织全部或部分掩住,以致无法长出的牙齿。也称为「埋伏齿」。
《国语辞典》:瞋目切齿(瞋目切齿)  拼音:chēn mù qiè chǐ
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史记。卷七○。张仪传》:「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国语辞典》:打牙巴骨  拼音:dǎ yá bā gǔ
牙巴骨,即牙床骨。「打牙巴骨」指受到惊吓时,上下牙齿因颤抖而互相撞击。如:「这部电影太恐怖了,吓得他直打牙巴骨。」《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狄希陈吓的那脸蜡滓似的焦黄,战战的打牙巴骨,回不上话来。」
《国语辞典》:唇不遮齿(唇不遮齿)  拼音:chún bù zhē chǐ
唇不能遮住牙齿,即牙齿外露。相学上以为有此面相者,容易无事招惹是非。
《国语辞典》:磨耗症  拼音:mó hào zhèng
因某种机械作用,如刷牙方法不正确、或异物摩擦而引起的牙齿病理性耗损。常见于牙根裸露区。
《国语辞典》:洁齿剂(洁齿剂)  拼音:jié chǐ jì
刷洗牙齿所使用的清洁剂。包括牙膏、牙粉及水剂,内含无机擦除剂、清洁剂、稀释剂、香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