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耸听(聳聽)  拼音:sǒng tīng
用新奇的言论使人吃惊。如:「危言耸听」。
《漢語大詞典》:偶题(偶題)
偶然而题。多见于旧诗题,如 唐 杜甫 有《偶题》诗, 宋 陆游 有《晨起偶题》诗等。
《漢語大詞典》:总至(總至)
亦作“緫至”。 骤然而至。总,通“ 怱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寒气緫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陈书·高祖纪》:“皇运不造,书契未闻,中国其亡,兵凶总至。” 唐 段成式 《剑侠传·京西店老人》:“有顷,风雷总至。”
分類:骤然然而
《國語辭典》:顺治(順治)  拼音:shùn zhì
1.顺应自然之理而治。《礼记。聘义》:「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
2.清朝世祖的年号(西元1644~1661)。
《漢語大詞典》:正梦(正夢)
旧谓无所思虑,安然而梦。周礼·春官·占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郑玄 注:“正梦,无所感动,平安自梦。” 宋 李纲 《梦志》:“《周官》太史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先儒谓无所思虑,安然而梦。至於喜怒忧丧之类,感於物而得之,非所以正也。”
《漢語大詞典》:坐死
(1).谓坐罪被处死。 汉 王充 论衡·实知:“沟有流澌,泽有枯骨,髮首陋亡,肌肉腐絶,使人询之,能知其农商、老少、若所犯而坐死乎?”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文铭》:“以酒禁坐死者,每岁不知数。”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辛未, 文静 及 文起 坐死,籍没其家。”
(2).徒然而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及 侯景 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漢語大詞典》:一宿觉(一宿覺)
佛家语,谓一个晚上就豁然而悟。 唐 玄觉禅师 初谒六祖 慧能 ,问答投契,顿时得悟,因留住一宿,时谓一宿觉。见景德传灯录·温州永嘉玄觉禅师。后因以指神悟、顿悟。二程遗书卷十八:“问释氏有一宿觉、言下觉之説如何?曰……古人云‘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於言下即悟,何啻读十年书?” 宋 苏轼 《三朵花》诗:“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
《國語辭典》:猬起(蝟起)  拼音:wèi qǐ
如猬毛竖起。比喻事端纷起。唐。刘禹锡〈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朝散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右仆射史公神道碑〉:「有邻阴交,猬起鸡连,诏下薄伐,艮隅骚然。」
分類:纷然然而
《漢語大詞典》:活鱍鱍
生动自然而不呆板。
《漢語大詞典》:溘死
忽然而死。《楚辞·离骚》:“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三:“一郡数县之官吏得逭於简书,而其编户民得免於流亡溘死者, 刘氏 之德也。” 清 吴敏树 《吴云台哀辞》:“人时命固难知兮,终溘死而无成。”
分類:忽然然而
《國語辭典》:坐化  拼音:zuò huà
佛教用语。指跏趺端坐,安然亡逝。《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长老上禅椅上,……合掌坐化。」《花月痕》第四八回:「生死者,人之常事,就像那草木春荣秋落一般;成仙的尸解,成佛的坐化,总是一死。」
《漢語大詞典》:冲发(衝發)
突然而起。后汉书·皇甫嵩朱俊传赞:“黄妖衝发, 嵩 乃奋鉞,孰是振旅,不居不伐。”
分類:突然然而
《漢語大詞典》:楚王风(楚王風)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谓, 楚襄王 游于 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而至, 襄王 曰:“快哉此风!” 宋玉 曰,此“清凉雄风”,“独大王之风耳”。后因用“楚王风”指凉风;大风。 唐 杜甫 《天池》诗之二:“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飘零神女雨,断续 楚王 风。”
《漢語大詞典》:爆响(爆響)
突然而猛烈地发出声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文清 与 瑞贞 赶紧跑去关上通大客厅的门扇,鞭炮声略远,但仍不断地爆响,半天才歇。” 刘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一个夜晚,暴风雨横扫 华北 上空。我乘车奔驰在泥泞的旷野之上,电闪飞奔,惊雷爆响。” 华山 《大戈壁之夜》:“灼热的沙砾在车篷上一阵阵地爆响着。”
《漢語大詞典》:惊倏(驚倏)
形容动作突然而迅疾。 汉 贾谊 新书·容经:“旋以微磬之容,其始动也,穆如惊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