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为学(為學)  拼音:wéi xué
做学问。《老子》第四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唐。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夫古之人四十而仕,其行道为学,既已大成。」
《漢語大詞典》:持学(持學)
治学。东观汉记·甄宇传:“治《严氏春秋》,持学精微,以白衣教授,常数百人。”
分類:治学
《国语辞典》:升高自下  拼音:shēng gāo zì xià
比喻治学或做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语本《书经。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也作「登高自卑」。
《國語辭典》:涉猎(涉獵)  拼音:shè liè
1.粗略的看过而不深入钻研。《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文明小史》第四○回:「可见这些人还不心虚,自己不曾涉猎过的学问,就不愿意听。」也作「猎涉」。
2.经历阅世。如:「他每年均到世界各地旅游,涉猎广博,见多识广。」
《漢語大詞典》:刻楮
语本韩非子·喻老:“ 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象,指象牙。后因以喻技艺工巧或治学刻苦。 唐 黄滔 《刑部郑郎中启》之一:“比者伏蒙曲念虚芜,荣流咳唾,诲以磨铅未至,刻楮非工。”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画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鼓吹续音》:“仍自为八句题其后云:……半生莫售穿杨技,十载曾加刻楮功。”
《國語辭典》:修学(修學)  拼音:xiū xué
研习学问。《汉书。卷一○○。叙传下》:「儿生亹亹,束发修学。」
《漢語大詞典》:肃括(肅括)
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用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或问:士何如斯可以禔身?曰:其为中也弘深,其为外也肃括,则可以禔身矣。” 李轨 注:“肃,敬也;括,法也。” 宋 曾巩 《御史中丞制》:“某强毅肃括以禔其身,博学精识通於世用。” 清 钱谦益 《温如先生陈公墓志铭》:“其为学弘深而肃括,经传洽熟,颂礼详明。” 清 王澍 《论书賸语·论古》:“ 有唐 一代书,格律森严,多患方整;至 宋 四家,各以其超逸之姿,破除成法,盖拓向外来,而 晋 唐 谨严肃括之意亡矣。”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铭之为物,远古思邃,徵寿於鐘鼎;季近文敷,施藻於山岳。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
《国语辞典》:疑古  拼音:yí gǔ
一种治学方法。古人、古事、古书因为年代悠远,许多地方都难以凭信,故近代学者每提倡先以怀疑的精神,寻绎可疑的线索,别求实證,另创新说。
《漢語大詞典》:脩学(脩學)
研习学业,治学。庄子·渔父:“ 孔子 再拜而起曰:‘ 丘 少而脩学,以至於今六十九岁矣。’”史记·儒林列传:“至卒,终不治产业,以脩学著书为事。”
《漢語大詞典》:耕学(耕學)
种田与治学。后汉书·袁閎传:“﹝ 閎 ﹞服闋,累徵聘举召,皆不应。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造远者莫能兼通於歧路,有为者莫能竝举於耕学。”
分類:种田治学
《漢語大詞典》:刻棘
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 人有请为 燕王 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燕王 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 韩非 本用以讽刺说客。后以“刻棘”比喻治学的艰辛。 清 沈炯 《书怀》诗:“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 严复 《原强》:“刻棘之业虽苦,市骏之赏终虚。”
《國語辭典》:韦编三绝(韋編三絕)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韦,熟皮。旧时或用以编联简册。「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典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抱朴子。外篇。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也作「三绝韦编」。
《漢語大詞典》:显处视月(顯處視月)
比喻治学泛览而不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刘孝标 注:“然则学广则难周,难周则识闇,故如显处视月。学寡则易覈,易覈则智明,故如牖中窥日也。”
《国语辞典》:钩隐抉微(钩隐抉微)  拼音:gōu yǐn jué wéi
治学上能发掘深奥精微的道理。
《漢語大詞典》:讲耨(講耨)
犹讲治。治草为耨,借指治学。语本礼记·礼运:“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旧唐书·韦渠牟传:“讲论儒、道、释三教, 渠牟 枝词游説,捷口水注;上谓其讲耨有素,听之意动。”
分類: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