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堂堂
(1).形容盛大。晏子春秋·外篇上二:“﹝ 齐景公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丰层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 张铣 注:“堂堂,高敞貌。” 元 耶律楚材 《和孟驾之韵》:“天兵一鼓下 睢阳 ,旌旗整整阵堂堂。” 郭沫若 《访埃杂吟·金字塔》:“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
(2).形容容貌壮伟。论语·子张:“ 曾子 曰:‘堂堂乎 张 也,难与并为仁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言 子张 容仪盛而於仁道薄也。”后汉书·伏湛传:“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辉。”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鬚眉,诚不若彼裙釵。”
(3).形容志气宏大。汉书·萧望之传赞:“ 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宋 岳飞 《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五章:“现在我们是堂堂的革命战士,是为人民吃苦,这种苦多吃一点,就越接近胜利。”
(4).悠远;远大。 清 汪懋麟 《茶邨枉过和见投原韵》:“十年真忽忽,旧事已堂堂。”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大风泱泱,前途堂堂,生气鬱苍,雄心矞皇。”
(5).光耀;明亮。 唐 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之官便是还乡路,白日堂堂著锦衣。” 宋 叶适 《祭赵几道文》:“万古茫茫,去来堂堂。盈庭之哀,痛捨我觴。” 茹志鹃 《百合花》:“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 李季 《菊花石》诗:“虽说年老疾病多,枯树开花红堂堂,白天黑夜开会忙。”
(6).犹公然。 唐 薛能 《春日使府寓怀》诗之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髮欺人故故生。” 清 金农 《己酉除夕》诗:“客岁更难挽,堂堂去寂然。” 邵瑞彭 《北行杂诗》:“零欢断恨堂堂去,剩水残山得得来。”
(7).象声词。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穴池,构木为凴槛,登之者其声堂堂焉。”
(8).鱼名。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之鱼可名堂堂。”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物重名》:“鲤曰六六鱼、策策、堂堂( 辛氏 之鱼名)。” 清 金农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诗之二:“未必岁收千百利,堂堂策策少惊呼。”
(9).乐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堂堂 宋 郭茂倩 题解:“《乐苑》曰:‘《堂堂》,角调曲。 唐高宗 朝曲也。’……《堂堂》,本 陈后主 所作, 唐 为法曲。故 白居易 诗云‘法曲法曲歌堂堂’是也。” 唐 温庭筠 《堂堂》诗:“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一曲《堂堂》红烛筵,金鲸泻酒如飞泉。”
《漢語大詞典》:绵邈(綿邈)
亦作“緜邈”。
(1).辽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岛屿绵邈,洲渚冯隆。” 刘逵 注:“绵邈,广远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家国绵邈,山川辽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但山川緜邈,二孱弱女子,何以能来?”
(2).长久;悠远。 晋 陆机 《感时赋》:“夜绵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开闢草昧,岁纪緜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唐 李华 《咏史》之三:“緜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 清 周亮工 《觉庵兄六十序》:“加以世代绵邈,水火兵燹,以后虽復同处一域,不知为谁何氏之族者矣。”
(3).形容含意深远或情意深长。 晋 陆机 《文赋》:“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玉田 以《春水》一词得名,用冠词集之首。此词深情绵邈,意餘於言,自是佳作。”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其以文词著者,则 阳湖 张氏 、 长洲 宋氏 ,均工绵邈之文,其音则哀而多思,其词则丽而能则。”
《漢語大詞典》:渺绵
亦作“ 渺绵 ”。
1.悠远;不尽貌。 唐 李白 《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洞庭 瀟湘 意渺緜,三江七泽情洄沿。” 唐 罗隐 《广陵秋日酬进士臧濆见寄》诗:“驛西斜日满窗前,独凭秋栏思渺绵。”
2.水流不断貌。 宋 苏轼 《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诗:“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此固不刊之语,更无可议。但以气若不闭,任其出入,则渺绵滉漭,无卓然近効。”
《漢語大詞典》:眇默
悠远;空寂。《文选·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眇默轨路长,憔悴征戍勤。” 张铣 注:“眇默,远皃。”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尔 湘水 兮深沉,我前山兮眇默。”梁书·张缅传:“日徘徊以将暮,情眇默而无辞。” 唐 司空图 《春愁赋》:“虽阳和之暗攻,自眇默而谁诉。”
分類:悠远空寂
《漢語大詞典》:绵眇(綿眇)
(1).遥远;悠远。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信荒极之绵眇,究风波之睽合。” 南朝 宋 谢惠连 《鞠歌行》:“古绵眇,理参差,单心慷慨双泪垂。”
(2).远视貌。 南朝 梁武帝 《龙笛曲》:“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鏤竹眠玉牀。”
(3).见“ 绵渺 ”。
《漢語大詞典》:绵渺(綿渺)
(1).亦作“ 绵淼 ”。水面遥远广阔貌。 清 黄景仁 《甬江舟中看山甚佳》诗:“红树千行雁一声,两岸秋山入绵渺。” 清 江炳炎 《买陂塘》词:“想伊人、溯洄绵渺,梦魂频遶江涘。” 清 华伟生 《开国奇冤·追悼》:“浓烟如墨涌层霄,倚危栏海绵淼。”
(2).亦作“ 绵眇 ”。深远奥妙。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明 社既墟,遗民佚士,睠怀故都,或发绵渺之文,或效軼荡之体,咸有可观。” 缪荃孙 《〈宋元词四十家〉序》:“ 碧山 之绵眇, 梅溪 之軼丽。”
《漢語大詞典》:挥绰(揮綽)
(1).悠扬;悠远。庄子·天运:“其声挥绰,其名高明。” 陈鼓应 今注引 林云铭 曰:“挥绰,悠扬越发。”
(2).奔放恢弘。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然七国名世之流,其言挥绰,下本之形魄,其上至於无象,卒未有言气者。”
《漢語大詞典》:遐幽
(1).悠远;深远。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时三月也,至期, 直 果为 勃海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於是使 梓慎 之徒,登高臺,望风气,分灾异,刻期日,然后知神思遐幽,灵风可惧。”
(2).精深微妙的境界。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 普明法师 俗姓 刘 氏, 酃县 人也。早受具戒,已契遐幽;不务语言,惟崇苦行。”
《漢語大詞典》:遐缅(遐緬)
邈远;悠远。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苍昊遐缅,人事无已。”
分類:邈远悠远
《漢語大詞典》:遐悠
悠远;悠长。 宋 王十朋 《再用前韵赠韶美》:“回首望故乡,天高路遐悠。”
分類:悠远悠长
《漢語大詞典》:渺渺
(1).幽远貌;悠远貌。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於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尹知章 注:“渺渺,微远貌。” 宋 王安石 《忆金陵》诗之一:“想见旧时游歷处,烟云渺渺水茫茫。”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薄暮凴栏,渺渺暝曚,数重山色。” 周恩来 《雨后岚山》诗:“登高远望,青山渺渺,被遮掩的白云如带;十数电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
(2).微弱貌;藐小貌。 唐 许浑 《尝与故宋补阙秋夕游练湖南亭今复登赏怆然有感》诗:“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 唐 袁参 《上中书姚令公元崇书》:“则 参 请以翳翳之身,渺渺之命,伏死一剑,以白君寃。” 刘半农 《欧洲花园》:“嗟呼上帝,吾以渺渺之身,临世界最富最强之国,窃愿上答帝恩,树十字架於世界尽处耳。”
《漢語大詞典》:迢递(迢遞)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统照 《牧羊儿》诗:“故乡迢递。”
(2).指思虑悠远。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詗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3).高峻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 槐江岭 ,是为 玄圃 丘。”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逓,属广廡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 苏曼殊 《无题》诗之二:“寄语 麻姑 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4).曲折貌。陈书·江总传:“喜园迢遰,乐树扶疎。”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敍,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软腐。”
(5).婉转貌。 宋 丘崇 《夜行船·越上作》词:“恣乐追凉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犹有清歌迢逓,声在芰荷深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一人奏繁华令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6).连绵不绝貌。 南朝 梁 沈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逓,翠华葳蕤。” 唐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遰新城接旧城。”
(7).时间久长貌。 唐 韦应物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漢語大詞典》:沉沉(沈沈)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沈沈
亦作“沉沉”。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沉沉(沈沈)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遥想
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回想。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遥想 灵山 ,有爱嘉名。”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 公瑾 当年, 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 元 刘因 《经古城》诗:“遥想豪杰场,抚已增慨然。”《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遥想一九七六年的金秋,我那时曾是多么稚气和天真。”
《漢語大詞典》:遐想
(1).悠远地想象或思索。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盘桓,俟时而动,遐想 管 乐 ,远明风流。” 唐 元稹 《元泉道中作》诗:“遐想云外寺,峯峦眇相望。” 沙汀 《困兽记》二八:“正如一个凄凉美丽的梦境一样,好是好的,既然是梦醒了,你就只能闭目遐想而已。”
(2).超越现实境界的想法。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会值秋夜,银河高耿,徘徊花阴,颇存遐想。” 许杰 《看木头戏记》:“脑子里的遐想,有时也就想得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