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水利  拼音:shuǐ lì
1.疏浚水道、修筑堤防,以灌溉的便利,消除水灾祸患。《史记。卷二九。河渠书》:「自是以来,用事者争言水利。」《儒林外史》第四○回:「像这旱地,百姓一遇荒年,就不能收粮食了,须是兴起些水利来。」
2.水利工程的简称。参见「水利工程」条。
《分类字锦》:争言水利(争言水利)
汉书沟洫志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灵轵成国湋渠引诸川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馀顷它小渠及陂山通道者不可胜言也
分类:水利
《国语辞典》:水利资源(水利资源)  拼音:shuǐ lì zī yuán
可供应用的天然水流资源。如河川、湖泊、潮汐等。
《国语辞典》:水利工程  拼音:shuǐ lì gōng chéng
研究水的自然定律,而应用在人生的工程。如灌溉农田、供给饮水、治河、筑堤等。简称为「水利」。
《国语辞典》:水利枢纽(水利枢纽)  拼音:shuǐ lì shū niǔ
根据利用水力资源的要求,由各种不同功用的水利工程建筑物所构成的整体。一般包括拦河坝、溢洪道、船闸、发电厂等。
《国语辞典》:水利专家(水利专家)  拼音:shuǐ lì zhuān jiā
从事研究、发展有关水资源之开发、运用等的专门人员。
《国语辞典》:水利局  拼音:shuǐ lì jú
办理水利的地方机关。
《国语辞典》:水利权(水利权)  拼音:shuǐ lì quán
拥有该地河川、湖泊等公有水源的权利。
《漢語大詞典》:丹江口水利枢纽
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江及其支流丹江汇合处。1973年建成。大坝长约2.5千米,库容20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90万千瓦,年发电量38.8亿千瓦小时。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为“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重要枢纽。
《国语辞典》:农田水利(农田水利)  拼音:nóng tián shuǐ lì
农地蓄水灌溉、排水防涝的水利工程。可藉以防止农业灾害,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量。
《漢語大詞典》:筹河(籌河)
特指筹划治理 黄河 水利。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三:“不论盐铁不筹 河 ,独倚东南涕泪多。”
《國語辭典》:治水  拼音:zhì shuǐ
疏理水道,消除水患。《孟子。告子下》:「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漢語大詞典》:水衡
(1).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 汉武帝 元鼎 二年所置,至 隋 始废。掌皇家 上林苑 ,兼管税收、铸钱。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
(2).泛指管理水利之官。后汉书·张衡传:“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 李贤 注:“水衡,官名,主水官也。” 宋 苏轼 《送王伯敭守虢》诗:“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明 吴本泰 《帝京篇》:“军需飞檄催,水衡仰屋嘆。”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故曰:与治 黄河 小异而大同,敢以质司水衡之君子。”
(3).水衡钱的简称。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肃公祠》诗:“侧闻近者议输币,乃竭水衡倾铜山。”
(4).方言。指古代关津置于水中的衡木。
(5).井星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水衡:“天皇会通,井为水衡。”
《國語辭典》:河渠  拼音:hé qú
河水和渠道,泛指水道。史记有河渠书,专门记载水利设施等事项。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小尹赠答兼命继之〉诗:「四面诸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南朝宋。鲍照〈河清颂〉:「鸣禽跃鱼,涤秽河渠,至祥也。」
《國語辭典》:平水  拼音:píng shuǐ
1.流动缓慢,平静无波的河水。《老残游记》第一二回:「两边俱是平水,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结满。」
2.河川名:(1)在山西省临汾县西南。《读史方舆纪要。卷四一。山西三。平阳府》:「在府西南,源出平山,流至城西五里,汇为平湖,又西南流至襄陵城北,东入于汾,居民皆引溉田。」(2)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二。浙江四。绍兴府:「在府东南三十五公里,吴氏曰会稽县东南,又有一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于剡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