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1,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燕支落汉
支床
支遁马
支郎
支离(又作:支离叟)
郅支
词典
支离
不支
度支
支颐
支颐
支给
支用
燕支
支持
典故
燕支落汉

相关人物
霍去病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焉支山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西河故事云『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其悯惜乃如此』。」

例句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李白 塞上曲

典故

《史记》卷一二八《龟策列传》
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馀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例句

曳尾辞泥后,支床得水初。 李群玉

典故
支遁马

相关人物
支道林


《世说新语》上卷上《言语》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高逸沙门传》:「支遁字道林,河内林虑人,或曰陈留人,本姓关氏。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家世奉法。尝于馀杭山沈思道行,泠然独畅。年二十五始释形入道。年五十三终于洛阳。」

例句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

典故
相关人物
支谦


《高僧传》卷一〈康僧会传〉
先有忧婆赛支谦,字恭明,一名越平,月支人,来游汉境,……博览经籍,莫不精究,世间伎艺多所综习,遍学异书,通六国语。其为人细长瘦黑,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支郎眼中黄,形驱虽细是智囊。」汉献末乱,避地于吴,孙权闻其才慧,召见悦之,拜为博士。

例句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

都是支郎足情调,坠香残蕊亦成吟。 吴融 和僧咏牡丹

初尘芸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 郑谷 重访黄神谷策禅者

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 韦庄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

典故 

《庄子集释》卷二中〈内篇·人间世〉~80~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例句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 柳宗元 跂鸟词

典故

《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列传下〉~3796~
其后,呼韩邪单于兄左贤王呼屠吾斯亦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在东边。其后二年,……遂进攻呼韩邪。呼韩邪破,其兵走,郅支都单于庭。……郅支单于亦遣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入侍。是岁,甘露元年也。……其后,都护甘延寿与副陈汤发兵即康居诛斩郅支,语在延寿、汤传。

例句

手擒郅支长,面缚谷蠡王。 张柬之 出塞

《國語辭典》:支离(支離)  拼音:zhī lí
1.分散。《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捷猎麟集,支离分赴。」
2.残缺不全。《庄子。人间世》:「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
3.散乱而无条理。汉。扬雄《法言。五百》:「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
4.漂泊流浪。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漢語大詞典》:支离疏(支離疏)
亦省作“ 支离 ”。 庄子寓言人物。肢体畸形,于世无补,而坐受赈济。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者 ,颐隐於脐,肩高於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脇。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则 支离 攘臂而游於其间;上有大役,则 支离 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唐 权德舆 《古人名诗》:“从此 直不疑 , 支离疏 世事。” 宋 黄庭坚 《次韵师厚病间》之三:“古来 支离疏 ,粟帛王所仁。”
《漢語大詞典》:支离益(支離益)
庄子寓言人物。 朱泙漫 从之学屠龙。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 学屠龙於 支离益 ,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单,通“ 殫 ”。后亦省称“ 支离 ”。后汉书·张衡传:“深厉浅揭,随时为义,曾何贪於 支离 ,而习其孤技邪?” 晋 张协 《七命》:“尔乃命 支离 ,飞霜鍔,红肌綺散,素肤雪落。”
《漢語大詞典》:支离叟(支離叟)
(1).指 支离疏 。 宋 刘克庄 《最高楼·乙卯生日》词:“此生惭愧 支离叟 ,何功消受水衡钱。”参见“ 支离疏 ”。
(2).松的别称。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 鲜于枢 ﹞於废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所居旁,名之曰 支离叟 。”亦省作“ 支离 ”。 清 施闰章 《慈仁寺松》:“ 支离 尔何意,不厌卧 长安 。”
分類:
《國語辭典》:不支  拼音:bù zhī
不能支持。如:「体力不支」。
《國語辭典》:度支  拼音:dù zhī
开支。唐。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朝廷从其议,秋果倍收,岁省度支钱千三百万。」
《國語辭典》:支颐(支頤)  拼音:zhī yí
用手托住脸颊。唐。白居易 除夜诗:「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分類:下巴
《高级汉语词典》:支颐
以手托颊
《漢語大詞典》:支给(支給)
供给,支付。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请準新补人数,量加支给。”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八:“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明史·外国传一·朝鲜:“顾以封疆多故,土瘠民贫,内供本国之军需,外济镇兵之待哺,生穀有限,支给实难。”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四:“﹝ 赵尔丰 ﹞退回 打箭炉 去继续经营 西藏 ,一切旅费、政费仍由 四川 支给。”
《國語辭典》:支用  拼音:zhī yòng
领取花用。《儒林外史》第二○回:「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我拿几两添著进京,剩下的,你带去放在我哥店里,你每日支用。」
分類:支用支付
《國語辭典》:燕支  拼音:yān zhī
红色颜料。亦泛指红色。可做为化妆品或国画颜料。唐。白居易〈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诗:「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唐。殷尧藩 吹笙歌:「伶儿竹声愁绕空,秦女泪湿燕支红。」也作「燕脂」。
《國語辭典》:支持  拼音:zhī chí
1.支撑维持。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意者岂非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者也。」《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却支持不住,只是伏在椅子上打盹。」
2.赞同、鼓励。如:「鼎力支持」、「我支持这个提议。」
3.应付、照应。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他觉来我自支持他,包你没事。」
4.支付、支出。《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应殡殓之费,都要他支持。你可服么?」
5.说话吞吐含糊、搪塞应付。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
《漢語大詞典》:支床(支牀)
(1).支撑在床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 鸡骨支牀, 和 哭泣备礼。”
(2).语出《史记·龟策列传》。后用作典故。 唐 王维 《春日上方即事》诗:“鳩形将刻杖,龟壳用支牀。”此喻养生延年。 清 顾炎武 《过朝邑王处士建常》诗:“黄鵠山川意,相随万里翔。谁能三十载,龟壳但支牀?”此喻守志不移。参见“ 支牀有龟 ”。
《漢語大詞典》:支床有龟(支牀有龜)
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老人死,移牀,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后用为典故,比喻身处困境,内心寂寞。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坐帐无鹤,支牀有龟。” 倪璠 注:“喻己久住 长安 ,若龟支牀矣。”
《國語辭典》:支郎  拼音:zhī láng
三国高僧支谦,细长瘦黑,眼白多而睛黄,博览梵籍,时谚云:「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见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五。后以支郎泛称和尚。唐。韦庄〈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酒薄恨浓消不得,郤将惆怅问支郎。」
《漢語大詞典》:支公
(1).即 晋 高僧 支遁 。字 道林 ,时人也称为“林公”。 河内 林虑 人,一说 陈留 人。精研庄子《维摩经》,擅清谈。当时名流 谢安 、 王羲之 等均与为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 余嘉锡 笺疏:“建康实録八引《许玄度集》曰:‘ 遁 字 道林 ,常隐 剡东山 ,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人或讥之, 遁 曰:“贫道爱其神骏。”’” 明 高启 《南峰寺》诗:“悬灯照静室,一礼 支公 影。”
(2).泛称高僧。 唐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卓絶道门秀,谈玄乃 支公 。” 宋 苏轼 《书辨才白雪堂壁》诗:“不辞清晓叩松扉,却值 支公 久不归。”
《漢語大詞典》:支离叟(支離叟)
(1).指 支离疏 。 宋 刘克庄 《最高楼·乙卯生日》词:“此生惭愧 支离叟 ,何功消受水衡钱。”参见“ 支离疏 ”。
(2).松的别称。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 鲜于枢 ﹞於废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所居旁,名之曰 支离叟 。”亦省作“ 支离 ”。 清 施闰章 《慈仁寺松》:“ 支离 尔何意,不厌卧 长安 。”
分類:
《漢語大詞典》:支离疏(支離疏)
亦省作“ 支离 ”。 庄子寓言人物。肢体畸形,于世无补,而坐受赈济。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者 ,颐隐於脐,肩高於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脇。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则 支离 攘臂而游於其间;上有大役,则 支离 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唐 权德舆 《古人名诗》:“从此 直不疑 , 支离疏 世事。” 宋 黄庭坚 《次韵师厚病间》之三:“古来 支离疏 ,粟帛王所仁。”
《國語辭典》:郅支  拼音:zhì zhī
匈奴单于的名号,即郅支骨都侯单于,名叫呼屠吾斯。《汉书。卷七○。陈汤传》:「宣帝时匈奴乖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俱遣子入侍。」明。陆世廉《西台记》第四出:「山前有客祠彭越,塞上无人斩郅支。」
分類:匈奴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