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滞疑(滯疑)
拘泥和疑虑。 唐 元稹 《训别致用》诗:“一见肺肝尽,坦然无滞疑。”
分類:拘泥疑虑
《漢語大詞典》:胶瑟(膠瑟)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南朝 梁 沈约 《上注制旨连珠表》:“守株胶瑟,难与适变。”参见“ 胶柱鼓瑟 ”。
《國語辭典》:胶柱鼓瑟(膠柱鼓瑟)  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将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也作「胶柱调瑟」。
《漢語大詞典》:泥象
拘泥形迹。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世儒泥象于有无之内,而不知无为之为有为也。”
分類:拘泥形迹
《漢語大詞典》:拘曲
拘泥浅陋;拘泥不化。语本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篤於时也;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束於教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颜子 之家,一簞食,一瓢饮,在人不堪之地,而 颜子 乃从其师周游天下,履 宋 、 卫 、 陈 、 蔡 之厄而不以为悔,此岂俚俗之人、拘曲之士所能知其义哉?”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 朱子 之弊,极於拘曲,不溢他端; 阳明 之弊,颠倒狂圣,反覆坤乾。”
《漢語大詞典》:拘迂
拘泥迂腐。 清 刘大櫆 《江贞女传》:“盖其天性纯明,度越寻常人远甚,岂可以拘迂拟议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最怕遇见一种拘迂古执的,他自己不通关节,别人通了关节,也不敢被他知道。” 鲁迅 《热风·估〈学衡〉》:“﹝我﹞很诧异天下竟有这样拘迂的老先生,竟不知世故到这地步。”
分類:拘泥迂腐
《漢語大詞典》:蔽泥
也称障泥。垂于马腹两旁用以蔽尘土者。 唐 杜牧 《少年行》:“连环羈玉声光碎,緑锦蔽泥虬卷高。”
壅塞拘泥。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用功到精处,愈著不得言语,説理愈难,若着意在精微上,全体功夫反蔽泥了。”
《漢語大詞典》:小拘
(1).拘守小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鄙儒小拘,如 庄周 等又猾稽乱俗。”
(2).稍稍拘泥于。 宋 孙洙 《资格》:“才足以堪其任,小拘岁月而妨之矣。”
《漢語大詞典》:拘世
拘泥于世俗。《商君书·更法》:“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漢語大詞典》:泥常
拘泥于常规。 明 张居正 《杨襄毅墓志铭》:“维公之德,志圆行方,忠不近名,言不泥常。”
分類:拘泥常规
《漢語大詞典》:泥信
拘泥一面,过分相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漢語大詞典》:拘教
拘泥于礼教。后汉书·申屠蟠传:“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 唐 韩愈 《送灵师》诗:“逸志不拘教,轩腾断牵挛。”
分類:拘泥礼教
《漢語大詞典》:粘滞(粘滯)
(1).拘泥不通达。《朱子全书》卷十八:“若须要解如何是不怨天,如何是不尤人,如何是下学,如何是上达,便粘滞了。”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儒林外史:“作者本写得支离, 啸山 评似粘滞。”
(2).不爽利的样子。 欧阳山 《三家巷》三一:“他还是从前那样温和,那样缓慢,那样粘滞。” 钱锺书 《围城》六:“害羞脸红和打呵欠或口吃一样有传染性,情况粘滞,仿佛像穿橡皮鞋走泥淖,踏不下而又拔不出。”
《漢語大詞典》:僻滞(僻滯)
偏执拘泥。新唐书·元稹传:“又以僻滞华首之儒备侍直、侍读,越月踰时不得召。”
《漢語大詞典》:拘琐(拘瑣)
拘泥委琐。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然此可为知者道,未可与拘琐齷齪之士同日语也。”
分類:拘泥委琐
《漢語大詞典》:拘学(拘學)
拘泥偏执之学。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明 何景明 《何子·心迹》:“夫拘学不假於绳尺之外,浅见不及於衣带之下。”
分類:拘泥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