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87,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绵竹颂
明扬
墨客
巧手穿扬
青禽
清扬
丘陵
尚玄
天禄署
扬雄投阁(又作:扬雄阁)
吞凤
万石君
问字
扬雄空读书(又作:笑扬雄)
晏御扬扬
典故
绵竹颂

相关人物
刘骜(汉成帝)
 
扬雄


《昭明文选》卷七汉·杨子云(雄)《甘泉赋》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唐·李周翰注:「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宿郎杨庄颂此文,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拜为黄门侍郎。」

例句

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 李商隐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

典故

《尚书》卷二〈虞书·尧典〉~28~
(帝)曰:「明明扬侧陋。」旧题汉·孔安国传:「尧知子不肖,有禅位之志,故明举明人在侧陋者,广求贤也。」
典故
相关人物
扬雄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传下》
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其辞曰:子墨客卿问于翰林主人曰:「……」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

例句

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 严维 哭灵一上人

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 杜甫 赠蜀闾丘师兄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卢纶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

典故
巧手穿扬


《战国策》卷二〈西周策·苏厉谓周君〉~55~
苏厉谓周君曰:「败韩、魏,杀屖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则周危,君不若止之。谓白起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一矣。今公破韩、魏,杀屖武,而北攻赵,取蔺、离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
典故 
相关人物
扬雄

参考典故
青鸟(一)


《方言·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九》~59~
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航。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小舸谓之艖,艖谓之艒,小艒●谓之艇,艇长而薄者谓之艜,短而深者谓之●,小而深者谓之●。东南丹阳会稽之间谓艖为欚。桴谓之●,●谓之筏。筏,秦晋之通语也。江淮家居●中谓之荐。方舟谓之●,●舟谓之浮梁。楫谓之桡,或谓之棹。所以隐棹谓之●。所以县棹谓之缉。所以刺船谓之●。维之谓之鼎。首谓之閤闾,或谓之艗艏。晋·郭璞注:「鹢鸟名也,今江东贵人船前作青崔是其像也。」

例句

闲逐维私向武城,北风青雀片时行。 刘言史 送人随姊夫任云安令

典故

《毛诗正义》卷四之四〈国风·郑风·野有蔓草〉~82~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凊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汉·毛亨传:「清扬,眉目之间婉然美也。」
典故
相关人物
扬雄


汉·扬雄《法言·学行》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

例句

海峤年年别,丘陵徒自伤。 李益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

典故
相关人物
扬雄

参考典故
草玄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传下》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唐·颜师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

例句

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薄宦惭尸素,终身拟尚玄。 王维 游悟真寺

典故
天禄署
 
相关人物
扬雄


《三辅黄图》卷六〈桥〉
天禄阁,藏典籍之所。《汉宫殿疏》云:「天禄、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3584~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

例句

继酬天禄署,俱尉甸侯家。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沣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位高天禄阁,词异畔牢愁。 武元衡 闻相公三兄小园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呈中书三兄

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 韩愈 送郑十校理得洛字

典故
子云投阁
 
投天禄
  
投阁先生
 
扬雄投阁
 
扬雄阁

相关人物
扬雄
 
王莽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3584~
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唐·颜师古注:「以雄解嘲之言讥之也。今流俗本云:『惟寂惟寞,自投于阁;爰清爰静,作符命。』妄增之。」

简释

扬雄投阁:喻无故受牵连而获罪,走投无路。宋陆游《丰年行》:“书生识字亦聊尔,莫作扬雄老投阁。”


例句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张继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李白 古风之八

扬子淹投阁,邹生惜曳裾。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

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杜甫 醉时歌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典故
相关人物
扬雄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
「扬雄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元故难传。』忽然不见。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例句

子云吞白凤,遂吐太玄书。 李群玉 感兴四首之一

积学萤尝聚,微词凤早吞。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典故
相关人物
石奋
 
冯扬


《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2764~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奋为万石君。
《汉书》卷九十〈酷吏列传·严延年〉~3672~
延年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东海号曰「万石严妪」
《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冯勤〉~909~
冯勤,字伟伯,魏郡人。曾祖父扬,宣帝为弘农太守。有八子,皆为二千石,赵魏閒荣之,号曰「万石君」焉 。

例句

敢道万石君,轻于一丝缕。 皮日休 游毛公坛

典故 
子云奇字

相关人物
扬雄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3584~
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唐·颜师古注:「古文之异者。」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四十九〈许慎·说文解字叙〉~74~
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之所作也。四曰左书。本作佐书。依小徐本改。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典故
扬雄空读书
 
笑扬雄

相关人物
扬雄


《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上》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赞传》
「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例句

扬雄闭门空读书,门前碧草春离离。 戴叔伦 行路难

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原注。甫敝庐在偃师。承韦公频有访问。故有下句。韦即韦济。)

典故
晏御扬扬

相关人物
晏婴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閒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例句

晏御扬扬,五鹿岳岳。 李瀚 蒙求

《漢語大詞典》:明扬(明揚,明敭)
亦作“ 明敭 ”。
(1).公开张扬或宣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五年:“比引问於听事之所,先以疏其过恶,次以明扬君父不杀之恩,率皆面闕稽顙再拜以谢。”
(2).举用;选拔。《梁书·处士传·庾詵》:“明敭振滞,为政所先;旌贤求士,梦佇斯急。” 北周 庾信 《谨赠司寇淮南公》诗:“小人司刺举,明敭实滥吹。” 倪璠 注:“敭,举也。” 宋 王安石 《节度使加宣徽》:“比以明扬,屡更烦使,遂躋膴仕,良副訏謨。”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与其效奔竞于权门,夤缘而窃天家之爵,孰若听捐资于当道,明扬而邀天秩之荣。”
《國語辭典》:墨客  拼音:mò kè
文人。唐。韩愈〈祭薛中丞文〉:「诗人墨客,争讽新篇。」《西游记》第一二回:「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誇奖。」
《漢語大詞典》:青禽
(1).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 鉤弋夫人 卒,上为起 通灵臺 ,常有一青鸟集臺上。”后遂以“青禽”为悼念死者之典。 宋 谢翱 《鄞女墓》诗:“网草新垂月中露,青禽夜宿菱塘渚。” 明 夏完淳 《招魂》:“层楼积栋,刻云烟些。青禽纷语,依木成妍些。”
(2).即青鸟。喻信使。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七:“青禽承逸轨,文驪镜重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二:“遥裔双綵凤,婉孌三青禽。” 王琦 注引山海经:“三青鸟,皆 西王母 使也。” 明 王玉阳 《纪情》套曲:“冷萧萧风狂雨骤,恨悠悠经年拖逗。远迢迢青禽信来,急匆匆特地相撋就。”
(3).即 青琴 。古神女名。 唐 温庭筠 《马嵬佛寺》诗:“ 曼倩 死来无絶艺,后人谁肯惜 青禽 ?”
《國語辭典》:青雀  拼音:qīng què
1.动物名:(1)桑扈。嘴巴弯曲,食肉。(2)鹢。一种水鸟,羽毛白色,形似鹭鸶。不怕风,能高飞。
2.旧时船头常刻有青雀,后以借指船舶。北周。庾信 奉和浚池初成清晨临泛诗:「时看青雀舫,遥逐桂舟回。」
《國語辭典》:桑扈  拼音:sāng hù
1.动物名。雀形目鸣禽类。头黑色,嘴曲而厚,色黄,背腹皆淡灰褐色,翼紫黑。喜食果实及谷类。也称为「桑雇」。
2.古代隐士名。《楚辞。屈原。九章。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羸行。」
3.传说是少昊时的官名。为主管农事的九扈之一,掌理奖励百姓耕作养蚕之事。汉。蔡邑〈独断上〉:「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
4.《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桑扈,刺幽王也。」或亦指颂美天子之诗。首章二句为:「交交桑扈,有莺其羽。」
《漢語大詞典》:青雀舫
《方言》卷九:“舟……或谓之鷁首。” 郭璞 注:“鷁,鸟名也。今 江东 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也。”后因称船首画有青雀之舟为“青雀舫”。泛指华贵游船。 北周 庾信 《奉和濬池初成清晨临泛》:“时看青雀舫,遥逐桂舟迴。” 唐 刘长卿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诗:“偶乘青雀舫,还在白鸥羣。” 清 黄遵宪 《大阪》诗:“横列东西青雀舫,旁通三百赤栏桥。”亦省称“ 青雀 ”、“ 青舫 ”。 唐 刘言史 《送人随姊夫任云安令》:“闲逐维私向 武城 ,北风青雀片时行。”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掩萧斋》词:“落日逢迎 朱雀街 ,共乘青舫渡 秦淮 。” 明 张煌言 《送黄金吾冯侍御乞师日本》:“ 黄河 北去浮青雀,沧海东回献白狼。”
《國語辭典》:清扬(清揚)  拼音:qīng yáng
1.形容眉目开朗有神。《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引申为对人容貌神采的敬称。唐。蒋防《霍小玉传》:「今日幸会,得睹清扬。」《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拜识清扬,情逾骨肉。」
2.形容声音清亮悠扬。《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
《國語辭典》:丘陵  拼音:qiū líng
1.土山。也指高低不平的地区。《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文选。班固。东都赋》:「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
2.坟墓。唐。聂夷中〈劝酒〉诗二首之一:「岁岁松柏茂,日日丘陵多。」
3.地理学上指高度次于山岳的起伏地形。
《漢語大詞典》:尚玄
崇尚黑色。铁色黑,因亦指崇尚用铁制作。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子孙稍下衰,然流寓 太原 者,始尚玄,亦以精鍊见重。”按,“容城侯”指镜。 唐 乔琳 有《太原进铁镜赋》
《國語辭典》:天禄阁(天祿閣)  拼音:tiān lù gé
汉代宫中的藏书阁。汉高祖时创建,刘向、刘歆、扬雄曾在此校书。
《國語辭典》:投阁(投閣)  拼音:tóu gé
汉王莽由于符命的事情杀了甄丰父子,并放逐刘歆的儿子刘棻。当时扬雄校书天禄阁,怕被牵连,于是从阁上跳下,几乎摔死。后来事白得免。见《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后以投阁讥讽文人不甘寂寞而遭祸殃。唐。李白〈古风〉五九首之八:「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漢語大詞典》:吞凤(吞鳳)
(1).传说 汉 扬雄 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于经上。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因以“吐凤”或“吞凤”称美擅长著作。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陈许举人自代状》:“人惊吞凤之才,士切登龙之誉。” 唐 李群玉 《感兴》之一:“ 子云 吞白凤,遂吐《太玄》书。”
(2).犹吞鸟。 宋 刘克庄 《沁园春·七和》词:“便做些功业,胜穷措大,聚萤 武子 ,吞凤 君章 。”自注:“ 罗含 字 君章 。”详“ 吞鸟 ”。
分類:扬雄凤凰
《漢語大詞典》:吞鸟(吞鳥)
晋书·文苑传·罗含:“﹝ 罗含 ﹞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起惊説之。 朱氏 (其母)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后即用为文思灿然之典。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才过吞鸟之声,德迈怀皎之智。” 唐 李瀚 《蒙求》诗:“ 罗含 吞鸟, 江淹 梦笔。”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虽有吞鸟梦花之心手,莫能追述。”
分類:为文文思
《漢語大詞典》:万石君(萬石君)
本指 汉 石奋 。后亦称一家五人官至二千石者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为“万石君”。参见“ 万石 ”。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万石君
《國語辭典》:问字(問字)  拼音:wèn zì
汉朝时,刘棻尝从扬雄学作奇字。见《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后以问字比喻向人请教学问。宋。陆游 小园诗:「客因问字来携酒,僧趁分题就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