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旋(風旋)
(1).谓风旋起。 唐 刘得仁 《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诗:“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亦指旋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敬礼城隍》:“乃飞蝗入境而禾稼无伤,冰雹为灾,而风旋立止。”
(2).比喻迅疾或高扬。宋史·乐志十三:“七德之舞,四朝用康……风旋山立,济济皇皇。”
《漢語大詞典》:轩轩(軒軒)
(1).舞貌;飞动貌。《淮南子·道应训》:“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泪注而鳶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 唐 韩愈 《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金 司马朴 《无馀居士斋壁有沈传师游道山岳麓诗石刻穆仲等和之因亦次韵》:“卷藏篋笥已戢戢,风生襟袖何轩轩。”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作三捷句寄子猷》诗之三:“画鼓鼕鼕簇羽繁,《黄麞》命舞亦轩轩。”
(2).高扬貌;飞举貌。 南朝 宋 谢惠连 《长安有狭斜行》:“帟帟雕轮驰,轩轩翠盖舒。”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香山 流泉茂树,一著屐即有轩轩白雪之气,於 西山 中当据上座。”
(3).扬扬自得貌。 晋 傅玄 傅子:“ 王黎 为黄门郎,轩轩然得志,煦煦然自乐。” 宋 文天祥 《自叹》诗:“竖子溷人漫不省,红缨白马意轩轩。” 明 宋濂 《寓言》之二:“ 晋景 朝出见饭牛者,且行且歌,意轩轩若自得。”
(4).仪态轩昂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 会稽王 ( 司马昱 )来,轩轩如朝霞举。” 宋 杨万里 《古风送刘委游试艺南宫》:“此郎轩轩千里驹,槐花再登乡老书。” 清 方文 《初度书怀》诗之四:“凤鸟復来仪,轩轩自霞举。”
(5).宽悦貌。灵枢经·通天:“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膕,此太阳之人也。”
(6).大鸟将停未停时的状态。
《漢語大詞典》:清扬(清揚)
(1).谓眼球明亮,黑白分明。《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毛 传:“清扬,眉目之间婉然美也。” 马瑞辰 通释:“据《齐风·猗嗟》篇首章曰:‘美目扬兮。’次章曰:‘美目清兮。’三章即合之曰:‘清扬婉兮。’是清扬皆指目之美。此诗‘清扬婉兮’,义与彼同。”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2).引申为丰采,对人容颜的敬称。 唐 无名氏 《东阳夜怪录》:“﹝ 成自虚 ﹞亦从而语曰:‘暗中不可悉揖清扬,他日无以为子孙之旧。请各称其官及名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拜识清扬,情逾骨肉。”
(3).声音清亮高扬。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 清 陆次云 《湖壖杂记》:“一僧……静宣贝叶,击鱼按节,梵韵清扬。”
《漢語大詞典》:轩举(軒舉)
(1).轩昂貌。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仪范清泠,风神轩举。” 宋 陆游 《跋高大卿家书》:“读此数书,如见其长身苍髯,意象轩举也。” 明王錂《春芜记·访友》:“丰神俊朗,轩举似霞标。”
(2).高扬飞举。 唐 韩愈 孟郊 《莎栅联句》:“冰溪时咽絶,风櫪方轩举。此处不断肠,定知无断处。” 清 钮琇 觚賸·空中黄伞:“去 云南 省城四十里,西南有山,每遇天晴之午,輒有黄色宝盖,从山顶渐起渐高,耸入天半,灿耀飞扬,徐徐而下,仍復轩举。” 清 蒋景祁 《伏波庙》诗:“回翔竟不归,风云会轩举。”
《漢語大詞典》:危旌
高扬的旌旗。 唐 祖咏 《望蓟门》诗:“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分類:高扬旌旗
《漢語大詞典》:高扬(高揚)
高高升起或扬起。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革命文学者若不想以他的文学,助革命更加深化,展开,却借革命来推销他自己的‘文学’,则革命高扬的时候,他正是狮子身中的害虫。”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一:“他们却是有充分把握似地,都主张干,借此大显一下身手,把抗战的意义拚命地高扬一下。” 王汶石 《风雪之夜》:“被打断的歌声,又一再高扬起来。”
《漢語大詞典》:危旆
高扬的旗帜。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衔枚远袭,卷甲前驱。偃危旆而设潜兵,疑从天落;乘间道而掩不备,若出地中。”
分類:高扬旗帜
《漢語大詞典》:抗越
谓声音高扬。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
《漢語大詞典》:诀厉(訣厲)
谓声音清泠而高扬。
《漢語大詞典》:高祲
高扬的妖氛。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鸿妖逝星,高祲弃月。”
分類:高扬妖氛
《漢語大詞典》:陵纵(陵縱)
(1).谓声音高扬,传播高远。文选·嵇康〈琴赋〉:“陵纵播逸,霍濩纷葩。” 李善 注:“言声陵纵播布而起。” 张铣 注:“陵纵播逸,声高而分布也。”
(2).任意奔驰;肆意践踏。南史·陈纪下·后主:“犬羊陵纵,侵窃郊畿。”
(3).谓放纵无忌,任意欺辱百姓。宋书·刘穆之传:“时 晋 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负势陵纵,小民穷蹙,自立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