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招摇(招搖)  拼音:zhāo yáo
1.誇耀、张扬,以引人注意。《明史。卷二五七。列传。赵彦》:「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如此招摇豪横,恐怕亦非所宜!」
2.摇动。汉。扬雄〈甘泉赋〉:「徕祇郊禋神所依兮,徘徊招摇灵迉迟兮。」
3.星官名,仅由一颗星组成,属氐宿,在西方为牧夫座γ星。
4.泛指北斗七星。《文选。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拟明月皎夜光》:「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
《國語辭典》:恢张(恢張)  拼音:huī zhāng
扩大、发扬。《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刘恕传》:「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
分類:张扬扩展
《國語辭典》:簸扬(簸揚)  拼音:bǒ yáng
用箕使米起落,以除去糠秕。《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國語辭典》:表扬(表揚)  拼音:biǎo yáng
表彰显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府尹道:『你儿子是个成器的,不消说,我正待表扬其孝。』」《文明小史》第二○回:「魏榜贤看了,又只是一个人尽著拍手,以表扬他佩服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扢扬(扢揚)
发扬;张扬。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 唐 初比偶,即有 陈子昂 、 张子寿 扢扬大雅。” 清 徐芳 《周亮工〈书影〉序》:“至于事繫人心,义关名教,扢扬反覆,意尤挚焉。”
分類:发扬张扬
《國語辭典》:唱扬(唱揚)  拼音:chàng yáng
张扬。《金瓶梅》第一六回:「怪狗才!休要唱扬一地里知道!」
分類:张扬
《國語辭典》:倡扬(倡揚)  拼音:chāng yáng
张扬,大肆传扬。《金瓶梅》第三三回:「你没的说,倒没的倡扬的一地里知道。」《红楼梦》第六八回:「李纨见凤姐那边已收拾房屋,况在服中,不好倡扬,自是正理,只得收下权住。」
分類:张扬
《漢語大詞典》:呼扬(呼揚)
犹张扬;宣扬。《朱子全书》卷七:“今人之学,却是敏底不如钝底:钝底循循而进,终有得处;敏底只是从头呼扬将去,只务自家一时痛快,终不见实理。”
分類:张扬宣扬
《漢語大詞典》:明扬(明揚,明敭)
亦作“ 明敭 ”。
(1).公开张扬或宣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五年:“比引问於听事之所,先以疏其过恶,次以明扬君父不杀之恩,率皆面闕稽顙再拜以谢。”
(2).举用;选拔。《梁书·处士传·庾詵》:“明敭振滞,为政所先;旌贤求士,梦佇斯急。” 北周 庾信 《谨赠司寇淮南公》诗:“小人司刺举,明敭实滥吹。” 倪璠 注:“敭,举也。” 宋 王安石 《节度使加宣徽》:“比以明扬,屡更烦使,遂躋膴仕,良副訏謨。”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与其效奔竞于权门,夤缘而窃天家之爵,孰若听捐资于当道,明扬而邀天秩之荣。”
《國語辭典》:宣扬(宣揚)  拼音:xuān yáng
宣布传扬。《汉书。卷八一。匡衡传》:「臣衡材驽,无以辅相善义,宣扬德音。」《西游记》第八回:「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
《國語辭典》:装点(裝點)  拼音:zhuāng diǎn
1.装饰点缀。如:「一夜的大雪把大地装点成银色世界。」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茶肆》:「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
2.渲染誇张。《野叟曝言》第一一二回:「锦囊的话,一些没有装点,还只说得大概。」
《漢語大詞典》:无章(無章)
(1).不分明;不张扬。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赏罚无章,何以沮劝?” 孔颖达 疏:“章,明也。”国语·晋语一:“今夫以君为 紂 ,若 紂 有良子,而先丧 紂 ,无章其恶而厚其败。”
(2).没有次序。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叶圣陶 《四三集·一桶水》:“往来取水只是杂乱无章的一阵胡闹。”
《國語辭典》:播扬(播揚)  拼音:bò yáng
宣布传扬。如:「请大家多多播扬这种有益于世道人心的道理。」
《国语辞典》:施劳(施劳)  拼音:shī láo
1.把烦劳的事推到别人身上。《论语。公冶长》:「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汉。孔安国。训解:「不以劳事置施于人。」宋。邢炳。疏:「不置施劳役之事于人也。此仁人之志也。」《法句经。卷下。广衍品》:「施安虽小,其报弥大;慧从小施,受见景福。施劳于人,而欲望祐,殃咎归身,自遘广怨。」
2.张扬誇大自己的功劳。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三。晋范氏母》:「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漢語大詞典》:敷张(敷張)
(1).犹铺展。神异经·北荒经:“北方荒中有枣林,其高五十丈,敷张枝条数里餘,疾风不能偃,雷电不能摧。”神异经·南荒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高五十丈,敷张如盖。”
(2).传布张扬。 唐弢 《推背集·读〈研山斋杂记〉漫记》:“因为它是‘敷张文教’的,因此又成为笼络 汉 族士子的罗网,使他们就范、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