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纵笔(縱筆)
放手书写。 宋 苏轼 有《纵笔》诗。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有时纵笔作词赋,出入经史窥《风》《骚》。”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作楷最忌捥力,捥力大必致欹斜。不可因古人或有不免,遂肆意纵笔,则终不能得入彀。”
《漢語大詞典》:漫题(漫題)
信手书写的文字。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引 善继 柯古 《赠诸上人连句》:“漫题存古壁,怪画匝长廊。” 宋 贺铸 《清平乐》词:“丽句漫题双带,也愁繫住行云。”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那‘漫’,并不是 中国 旧日的文人学士之所谓‘漫题’‘漫书’的‘漫’。”
《国语辞典》:宁日(宁日)  拼音:níng rì
安定平静的日子。南朝梁。武帝〈手书与萧宝夤〉:「或攻小城小戍,或掠一村一里,若小相酬答,终无宁日。」
《漢語大詞典》:手毕(手畢)
犹手简。手书。尔雅·释器:“简,谓之毕。”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一·书札:“ 宋子京 以手简为手毕。”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得三月二日手毕,发读忻尉。”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手毕自 杭州 来,始知北行,令僕益寂。”参见“ 手简 ”。
分類:手书
《國語辭典》:手简(手簡)  拼音:shǒu jiǎn
书牍、手书。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予淳熙末还朝,则朝士乃以小纸高四五寸阔尺馀相往来,谓之手简。」
分類:书牍手书
《漢語大詞典》:手墨
亲手书写的墨迹。《宋书·范晔传》:“於是悉出檄书、选事及同恶人名、手墨翰跡,谨封上呈,凶悖之甚,古今罕比。”新唐书·李彦芳传:“家故藏 高祖 、 太宗 赐 靖 詔书数函……皆 太宗 手墨。”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 日华 手墨,余曾见之,体杂行草。”
《漢語大詞典》:笔劄(筆劄)
犹笔记;手书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一:“帝性聪敏,喜笔札,及从军旅,多閲簿书。” 明 王世贞 《题宋仲珩方希直书》:“ 希直 不以书名,而方刚不折之气,流溢笔墨间,其名磨损不可辨,盖 永乐 中有禁,收公笔札者同罪故耳。”
《漢語大詞典》:手命
称人手书的敬词。《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奉读手命,追亡虑存,恩哀之隆,形於文墨。” 吕向 注:“手命,谓太子与 质 书也。”
《漢語大詞典》:墨启(墨啓)
上呈皇帝的手书奏启。南史·王彧传:“ 泰豫 元年春,上疾篤,遣使送药赐 景文 死……乃墨启答敕,并谢赠詔。”
《國語辭典》:手表  拼音:shǒu biǎo
1.系于手腕的小表。也作「手表」。
2.亲手书写表章。《资治通鉴。卷二九四。后周纪五。世宗显德五年》:「辛丑,冯延鲁、钟谟来自唐,唐主手表谢恩。」
3.亲手书写的表章。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二。齐王僧虔答录古来能书人名》:「时人善学人书,写羲之手表,出示不觉,后日几欲乱真。」
《國語辭典》:手表(手錶)  拼音:shǒu biǎo
系于手腕的小表。也作「手表」。
《漢語大詞典》:托骥
1.《后汉书。隗嚣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絶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于骐骥,得使苍蝇絶群也。'见敞传。"后以"托骥"比喻追随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贤能之后。
《國語辭典》:便条(便條)  拼音:biàn tiáo
内容为简单事项的非正式简便纸条。如:「昨天我桌上放了张便条。」
《國語辭典》:手泐  拼音:shǒu lè
手书。旧式函札的结尾用语。
《國語辭典》:手书(手書)  拼音:shǒu shū
亲笔写的书信。《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司马昭览毕,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乃先发手书与卫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其父大怒,写著严切手书,差著两个管家,到京催他起身。」也称为「手翰」、「手札」、「手示」。
《漢語大詞典》:品字封
宋 代向上呈文时,以骈俪体作正文,另附手书小简,叫双书。后又附单纸直述所请内容。三者合成一封,叫“品字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宣和 间,虽风俗已尚諂諛,然犹趣简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啟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啟,故谓手书为小简,然犹各为一缄。已而,或厄于书吏不能俱达,於是駢缄之,谓之双书。 绍兴 初, 赵 相 元镇 贵重,时方多故,人恐其不暇尽观双书,乃以爵里,或更作一单纸,直敍所请而併上之,谓之品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