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侧席(側席)  拼音:cè xí
1.空出上座,以等待贤良。《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2.正位旁侧的席位。《红楼梦》第一一回:「尤氏让邢夫人王夫人并他母亲都上了坐,他与凤姐儿宝玉侧席坐了。」
《國語辭典》:便安  拼音:pián ān
安稳、安适。《三国志。卷二七。魏书。胡质传》:「在邵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唐。元稹《莺莺传》:「伏承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
《國語辭典》:心实(心實)  拼音:xīn shí
老实。《红楼梦》第二八回:「你们令姑表弟兄倒都心实,前日不过是我的设辞,诚心请你们一饮,恐又推托,故说下这句话。」
《漢語大詞典》:行殿
(1).可以移动的宫殿。指一种安稳的大车。 晋 法显 佛国记:“作四轮像车,高三丈餘,状如行殿。”北史·宇文恺传:“造观风行殿,上容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
(2).犹行宫。 唐 李昂 《戚夫人楚舞歌》:“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徘徊入行殿。” 元 冯子振 《鹦鹉曲·松林》:“山围行殿周遭住,万里客看牧羊父。”
《國語辭典》:保大  拼音:bǎo dà
保护大局。《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保大全祚,非德孰可?」
分類:安稳高位
《國語辭典》:安逸  拼音:ān yì
安乐、舒适自在。《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进,便是贪图安逸。」也作「安佚」。
《國語辭典》:不稳(不穩)  拼音:bù wěn
不安稳、不妥当。宋。欧阳修 渔家傲。昨日采花花欲尽词:「罗袖挹残心不稳,羞人问,归来剩把胭脂衬。」《文明小史》第九回:「他二人立脚不稳只好站在路旁,等候这班人退过,再图前进。」
《國語辭典》:安澜(安瀾)  拼音:ān lán
1.水波平静。比喻天下太平。《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比屋可封。」
2.清朝河工主管人员在秋汛后,奏报黄河未决口,称为「安澜」。《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前筑土坝,保固堤根,频岁安澜,已著成效。」
《國語辭典》:帖帖  拼音:tiē tiē
1.贴近、逼近的样子。唐。韩偓 雨中诗:「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2.安静诚服的样子。唐。韩愈 施先生墓铭:「时先生之说二经,来太学,帖帖然坐诸生下,恐不卒得闻。」宋。梅尧臣〈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诗:「我马卧我庭,帖帖垂颈耳。」
3.安稳平静。唐。杜牧 燕将录:「唯燕未得一日之劳,为子孙寿后世,岂能帖帖无事乎?」
4.形容平淡无奇。《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论文上》:「司马迁文雄健,意思不帖帖,有战国文气象。」
《漢語大詞典》:仄席
(1).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汉书·陈汤传:“ 汤 曰:‘臣闻 楚 有 子玉 得臣 , 文公 为之仄席而坐。’” 唐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诗:“天子爱才虽仄席,诸生多病又沾襟。”
(2).不正坐。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 宋 陈亮 《四弊策》:“圣天子宵旰仄席,忧勤於上,夫亦何忍为此!”
《國語辭典》:禅味(禪味)  拼音:chán wèi
进入禅定时所体会到的妙味。唐。杜甫〈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碑〉:「绝荤血于禅味,混出处于度门。」
《國語辭典》:安席  拼音:ān xí
1.舒适的睡觉。《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
2.请客人入座。《西游记》第五四回:「那女王敛袍袖,十指尖尖,奉著玉杯,便来安席。」
《漢語大詞典》:安卧
(1).安稳卧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年三十当疾步,年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安卧。”
(2).比喻无忧无虑。《梁书·贺琛传》:“恶人日滋,善人日蔽,欲求安卧,其可得乎!”
《國語辭典》:安邦  拼音:ān bāng
治理国家,使之安定。如:「身为一国元首,自应有一套治国安邦的策略。」
《漢語大詞典》:帖妥
(1).静止不动貌;安稳。 明 刘基 《清齐记》:“时雨新濯,竹树生色,猨鸟不呼,松柏帖妥,而巖壑为之清焉。” 清 龚自珍 《午梦初觉怅然诗成》诗:“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
(2).指平安稳当。 宋 陆游 《黄牛峡庙》诗:“襁儿着背上,帖妥若在榻。”
(3).平静。 唐 李贺 《贝宫夫人》诗:“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4).妥帖,合适妥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诗用助语字贵帖妥。如 杜少陵 云:‘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皆混然帖妥。” 清 黄景仁 《消寒夜集分赋》:“商略身世事,百法欠帖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