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嫡母  拼音:dí mǔ
妾所生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灵哲倾产赎嫡母及景焕,累年不能得。」
《漢語大詞典》:凤女(鳳女)
对女子的美称。 唐 沈佺期 《送金城公主适西藩应制》诗:“那堪将凤女,还以嫁 乌孙 。”按,此指公主。 唐 李商隐 《西溪》诗:“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按,此凤女、龙孙自指其子女。
《國語辭典》:禽犊(禽犢)  拼音:qín dú
犊,小牛。禽犊指馈赠的礼物。《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國語辭典》:阿保  拼音:ē bǎo
1.保护抚养。《汉书。卷八。宣帝纪》:「故人下至郡邸狱复作尝有阿保之功,皆受官禄田宅财物。」
2.保姆。《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
3.近臣。汉。荀悦〈阿保乳母论〉:「阿保御竖之为乱,自古所患。」
《國語辭典》:骨血  拼音:gǔ xiě
比喻血统关系很相近的人。多指子女等后代。《儒林外史》第五回:「他爷四十多岁,只得这点骨血,再娶个大娘来。」
《漢語大詞典》:满子(滿子)
最小的子女。 清 张心泰 《粤游小志》:“满子者, 嘉 俗称子女之最小者。按 何光远 鉴诫録 陈裕 诗:‘满子面甜糖脆饼, 萧娘 身瘦鬼 常娥 。怪来唤作浑家乐,骨子猫儿尽唱歌。’玩诗意,满子是谓其子女, 萧娘 是谓其妻妾,则以稚子为满子自 五代 时已然。” 郁达夫 《赠姑苏女子》诗:“故国烽烟伤满子,仙乡消息忆 秦 楼。”
分類:子女
《國語辭典》:小孩  拼音:xiǎo hái
1.幼童。如:「这个小孩长得很可爱。」也称为「小孩子」。
2.子女。如:「你的小孩今年读几年级?」
《國語辭典》:亲骨肉(親骨肉)  拼音:qīn gǔ ròu
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红楼梦》第七五回:「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也称为「亲骨血」。
《國語辭典》:娘儿(娘兒)  拼音:niáng ér
1.称谓:(1)北平地区称姑姑为娘儿。(2)称长一辈的女性亲戚。《红楼梦》第一三回:「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
2.妇女。《红楼梦》第一一回:「你们娘儿两个忒好了,见了面,总舍不得来了。」
《國語辭典》:娘儿(娘兒)  拼音:niáng ér
母亲和子女。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红楼梦》第三五回:「何苦来。为我一个人,娘儿两个天天操心。」
《國語辭典》:娘儿们(娘兒們)  拼音:niáng ér men
1.泛称女人。如:「这群娘儿们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庙里烧香拜拜。」
2.对女性轻蔑、鄙视的称呼。如:「这娘儿们看起来妖里妖气,一副不正经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保阿
古代抚养教育贵族子女的妇女。汉书·李寻传:“唯陛下执乾刚之德,彊志守度,毋听女謁邪臣之态。诸保阿乳母甘言悲辞之託,断而勿听。”后汉书·皇后纪序:“居有保阿之训,动有环佩之响。” 李贤 注引列女传:“ 孝公 使駟马立车载姬。姬泣曰:‘妾闻妃下堂,必从傅母保阿,进退则鸣玉佩环;今立车无軿,非敢受命。’”参见“ 保母 ”。
《國語辭典》:保母  拼音:bǎo mǔ
1.古时宫廷中,抚育王室子弟的女师。《礼记。内则》:「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也作「保姆」、「褓姆」。
2.替人保育子女的妇人。汉。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也作「保姆」、「媬姆」、「褓母」、「褓姆」。
《漢語大詞典》:傅姆
古时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 唐 杜枚 《杜秋娘》诗:“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宋 司马光 《论公主宅内臣状》:“臣闻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弗纳於邪。公主生于深宫,年齿幼穉,不更傅姆之严,未知失得之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女闻之,窃谓傅姆曰:‘女子託身,惟择所归。’” 梁启超 《倡设女学堂启》:“必待傅姆,《阳秋》之贤 伯姬 ;言告师氏,《周南》之歌淑女。”
《漢語大詞典》:手线(手綫)
慈母为子女缝衣的线。借指母爱。语本 唐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綫,游子身上衣。” 金 元好问 《祖唐臣母挽章》诗:“肩舆燕喜今无復,手綫留残恨更多。”
《国语辞典》:麟种(麟种)  拼音:lín zhǒng
麒麟所生幼兽。比喻杰出的子女。《金瓶梅》第五三回:「产下龙媒须保护,欲求麟种贵阴功。」
《國語辭典》:再醮  拼音:zài jiào
1.古代加冠及嫁女时饮酒之仪,酌而不酬为醮。《仪礼。士冠礼》:「再醮摄酒,其他皆如初。」
2.妇女再嫁。《北齐书。卷四三。羊烈传》:「烈家传素业,闺门修饰,为世所称,一门女不再醮。」也作「改嫁」、「改醮」。
《國語辭典》:丈夫子  拼音:zhàng fū zǐ
男孩子。古时男女通称子,男的称为「丈夫子」,女的称为「女子子」。《战国策。燕策二》:「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