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卜天与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3 【介绍】: 南朝宋吴兴馀杭人。善射。宋文帝以其旧将子,使教皇子射。元嘉二十九年,为广威将军。次年太子刘劭杀文帝自立,旧将皆望风屈附,天与无暇披甲,挺身出战,臂断被杀。孝武帝即位,追谥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天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隆兴元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副使。乾道三年为左司谏。首言会子之弊,愿捐内帑以纾细民之急。孝宗锐意图治,良祐有“愿为良臣,不为忠臣”之语。累迁吏部尚书。时议遣泛使请地,上奏力论遣使乃启衅之端。忤旨贬瑞州居住。淳熙四年起知徽州,知建宁府卒。
全宋诗
陈良祐,字天与,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历官太学录,枢密院编修官,监察御史。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出为福州路转运判官。乾道三年(一一六七),迁右司谏,给事中兼直学士院,吏部侍郎、尚书,因事贬瑞州居住,寻移信州。淳熙四年(一一七七),起知徽州、建宁府。《宋史》卷三八八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五四○○
陈良祐,字天与,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除太学录、枢密院编修官。又以汪澈荐,除监察御史,累迁军器监兼邓王府直讲。隆兴元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副使。乾道三年,除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迁起居郎,寻除左司谏。又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讲。除给事中兼直学士院,迁吏部侍郎。寻除尚书。忤旨,贬瑞州居住,寻移信州。淳熙四年,起知徽州,寻除敷文阁待制、知建宁府,卒。《宋史》卷三八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章天与,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举遗逸,官大理评事。事见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府鄞县人,字天与。度宗咸淳七年进士。以父忧未仕。精研《春秋》,重气节。元兵至鄞,赴军前责以大义,被执不降,遂遇害。有《书林外稿》。
潘天与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咸淳九年(1273)任潭州知州兼安抚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吉安人,字立大,号梅浦。初习举子业,从游者甚众。后乃研精覃思,著《尚书纂传》。成宗大德初宪使臧梦解上其书于朝,诏授临江路儒学教授。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一
罗天与,号田心。增城人。诗一首。

人物简介

简介
费天与,字启贤,号矫庵,江阴人。励志问学,肄业北雍考授州司马。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
谢天与,河源人。明太祖洪武五年(一三七二)举人,官云南顺元府同知。事见清康熙《河源县志》卷五。
《国语辞典》:寒暑推移  拼音:hán shǔ tuī yí
冷天与热天互相更替。语本《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后用来形容时间的移转。如:「寒暑推移,转眼又过了几载。」
《国语辞典》: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拼音: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
除了老天与当事人外,其他人一概不知。语本《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人用以比喻事情极机密。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我叮嘱他这桩事,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国语辞典》:初一十五  拼音:chū yī shí wǔ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与第十五天,民间视为祭神祈福的日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每到初一十五,即盛饰往谒神君。」
《漢語大詞典》:湿季(濕季)
雨季。近赤道地区晴天与雨天往往各绵延半年,故一年之中可分干湿两季。
《國語辭典》:今非昔比  拼音:jīn fēi xí bǐ
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形容变化很大。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儒林外史》第三回:「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
大自在天与男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自在天依万物生本之义。而自在天派之人。以人之男根为天神之神实而祀之。续高僧传玄奘传曰:「至劫比他国,俗事大自在天。其精舍者高百馀尺,中有天根,谓诸有趣,由此而生。王民同敬不为鄙耻,诸国天祠率置此形。大都异道有百数,中所高者自在为多。」西域记健驮罗国记曰:「跋虏沙城东北五十里至崇山,山有青石,大自在天妇像毗摩罗天女也。闻诸土俗曰:此天像者自然有也,灵异既多祈祷亦众。印度诸国求福请愿,贵贱毕萃远近咸会,乃至山下有大自在天祠。」是初为男根,后为女根也,此男女根之义。为与自在天同体之那罗延天名,更为分明(梵王与那罗延与摩醯首罗一体三分如上所引)。玄应音义二十五曰:「那罗延,那罗此翻为人,延那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是梵王。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故名人生本也。」俱舍光记二十七曰:「那罗延是神名,此云人种神。」此那罗延天之居处,居于欲界之顶上第六天,常为佛道之障碍,故佛法之中名为摩罗天。慧疏音义六曰:「那罗延,欲界中天名也。」智度论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诸外道人辈言是名欲主,亦名华箭,亦名五箭。破种种善事,佛法中名为魔罗。」(爱染明王之箭,极秘说亦表男根)。同十曰:「魔王六欲天主。」其先以女根为毗摩罗(Vimala%)(毗如毗婆沙毗沙门毗卢舍那之毗妙胜高大之义)。又,摩罗之名,本来为男女根之名,(参见:摩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