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概 → 槩概”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一往
(1).一去。亦为“死亡”的婉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元 方回 《武林书事》诗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德:“心虚难恃,气浮易弛,主敬者,随时检摄於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犹一向。 晋 曹毗 《对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矫,岂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阳草!”新唐书·狄仁杰传:“ 山东 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 赵士楨 ﹞兴味阑珊,絶无平昔造鸟銃、议车阵、议屯田一往豪气。” 黄节 《陈先生集记》:“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嘆於今后死难。”
(3).一时。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幸置此於几席,养幽芳於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 知章 学士,此一往何来?”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又学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漢語大詞典》:一是
(1).一概。宋史·选举志六:“ 度宗 咸淳 六年,命参酌旧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
(2).谓一切。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3).犹言统一的标准。宋史·食货志上一:“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於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载者,则听之於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
(4).全凭。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漢語大詞典》:一谜(一謎)
(1).一迷。 元 无名氏 《气英氏》第二折:“也是喒不合就听信了这一谜的浮词,剑砍了那差来的使命。” 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那 苏子瞻 一谜里歪缠。” 清 洪升 《长生殿·倖恩》:“一谜儿自逞心胸。”
(2).犹一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宝阶数尺是琉璃甃。重簷相对,一谜地是宝粧就。”
分類:一概
《漢語大詞典》:一式
一样;一概。 鲁迅 《野草·这样的战士》:“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都对他一式点头。” 洛丁 等《粮食》:“‘警备队’那些个吃货,听了风还不把头子攒到裤里才怪哩,上一次八路打东舍,就叫三个老八,把他们十八个一式搔了个草鸡。”
分類:一概一式
《漢語大詞典》:一从(一從)
(1).全都服从。韩非子·扬权:“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陈奇猷 集释:“一从犹言皆从也。”
(2).一概听从或遵从。晋书·卢志传:“陛下今日之事,当一从右将军。”晋书·成恭杜皇后传:“今山陵之事,一从节俭,陵中唯洁扫而已,不得施涂车芻灵。”
(3).完全听任。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敧斜。” 元 乔吉 《即事》曲:“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朧。”
(4).自从。 唐 王昌龄 《寄穆侍御出幽州》诗:“一从恩遣度 瀟湘 ,塞北江南万里长。”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一从鬢上白,百不可见喜。”红楼梦第六八回:“妹子年轻,一从到了这里,诸事都是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 毛泽东 《和郭沫若同志》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漢語大詞典》:一切
(1).权宜;临时。战国策·秦策五:“説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 鲍彪 注:“一切,权宜也。”《淮南子·泰族训》:“今 商鞅 之启塞, 申子 之三符, 韩非 之孤愤, 张仪 苏秦 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汉书·平帝纪:“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颜师古 注:“一切者,权时之事,非经常也。犹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晋书·王廙传:“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採速成之誉。”新唐书·高郢传:“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磾万人之力,邀一切之报,其为不可亦明矣。”
(2).副词。一概;一律。管子·臣乘马:“国无币,以穀準币。国穀之櫎,一切什九。”史记·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 秦 者,大抵为其主游閒於 秦 耳,请一切逐客。” 司马贞 索隐:“一切犹一例,言尽逐之也。言切者,譬若利刃之割,一运斤无不断者。”后汉书·光武帝纪:“詔陇 蜀 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方大驾南渡,典章一切扫荡无遗,甚至祖宗諡号亦皆忘失。”
(3).全部,所有。 北齐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阳,不令转易。”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皆破之而作二分。”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今世俗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洵若 杨氏 所云,则将舍六艺而言道德,且驱古今一切之书,俱以文艺之末概之矣。” 巴金 《我和文学》:“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
(4).泛指全部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然则古史所记,一切皆无,何但一事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世一切变古,唐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 艾青 《<诗选>自序》:“对一切都兴奋,就是对一切都不兴奋。”
(5).一般的;普通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度辽将军皇甫规》:“ 去病 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 规 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清 李渔 《慎鸾交·弃旧》:“那内监总是无儿,儘着他的家私办作粧奩陪嫁。你説下官这箇新郎还是做得过做不过?这还是一切小事。”
《漢語大詞典》:一概
亦作“一槩”。
(1).概为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斛之木,引申为同一种标准。 三国 魏 曹植 《黄初五年令》:“诸吏各敬尔在位,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赏,於疏必与;罪之宜戳,在亲不赦。”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自古帝王居 中州 者,政化各殊, 赵 为姦诈, 秦 敦信义,岂得一概待之乎!” 胡三省 注:“概所以平斗斛,一概待之,言无所高下也。”
(2).一样;一律。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四:“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清 顾炎武 《玉田道中》诗:“我行至北方,所见皆一概。”
(3).一端;一方面。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今 宰 予 虽无力行,有言语。用言,令行缺,有一概矣。”新唐书·韦表微传:“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著《三传总例》,完会经趣。”
(4).全部。红楼梦第五十回:“ 琴儿 和 顰儿 , 云儿 他们抢了许多,我们一概都别作,只他们三人做才是。” 丁西林 《一只马蜂》:“你们的事,我老早对你们讲过,由你自己去,我一概不管。”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听说全是东河畔人,一概要送 乌龙铺 。”
《韻府拾遺 隊韻》:一槩
越絶書周公貴一槩不求備於一人
《漢語大詞典》:一适(一適)
(1).一度贡举或推荐。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诸侯三年一贡士,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尊贤,三适谓之有功。”汉书·武帝纪作“壹适”。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适,得其人。”
(2).一种快意之事。北齐书·邢子才传:“有书甚多,而不甚讎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3).一往。宋史·公主传·神宗十女:“ 徐国长公主 岁时简嬉游,十年间,惟一适 西池 而已。”
(4).一概适合。朱子语类卷三:“ 原思 之辞常禄,使其苟有餘,则分诸邻里乡党者,凡取予一适於义而已。”
《漢語大詞典》:一刬
1.亦作“ 一剷 ”。一概;全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许多财礼,一剗是好金银。”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折:“我这里凝眸望,元来是文官武职,一剗地济济蹌蹌。”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怎么门前也没人扫,一剗的长起青苔来。”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你看这宅前院后不沾尘,画阁兰堂一剷新。”《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怎么那来路一剗都是高山陡壁,全无路径?”
2.一味,总是。 元 卢挚 《朱履曲·天宁北山禅老招饮》:“脂粉态前生缘业,笑渠儂一剗心邪。”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四折:“那厮不识亲疎,不辨贤愚,一剗地残害忠良。”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六回:“既没有文券,把什么做凭据断还得你?分明是一剗混赖。” 清 洪升 《长生殿·复召》:“悔杀咱一剗儿粗疎,不解他十分的娇殢。”
《漢語大詞典》:壹是
一概,一律。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朱熹 集注:“壹是,一切也。”
分類:一概一律
《漢語大詞典》:概然
(1).感触哀伤。概,通“ 慨 ”。庄子·至乐:“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 曰:“感也。” 陈鼓应 注:“概,即慨,感触哀伤。”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薄於所有观念,则国土之得丧,种族之盛衰,固未尝概然於胸中。”
(2).一概如此。
《漢語大詞典》:外延
逻辑学名词。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如“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古今中外所有的人。参见“ 内涵 ”。
《漢語大詞典》:内涵
(1).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英雄人物会有某些共同的品质,例如行动的勇敢,信仰的坚定和单纯。但这些简单的概念依然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涵,包含着个性的汪洋大海。”
(2).内在的涵养。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一章:“在苦难中长大的 梁生宝 是个内涵很深厚的人,这小伙的才能和德性是轻易不外露的。”
《漢語大詞典》:平禠
谓一概解除。 宋 苏舜钦 《对酒诗》:“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
分類:一概解除
《漢語大詞典》:必诺(必諾)
不辨事之当否,一概承诺。管子·形势:“必诺之言,不足信也。”管子·形势解:“小人不义亦诺,不可亦诺,言而必诺,故其诺未必信也。”
《漢語大詞典》:拢统(攏統)
(1).大概而不具体;含糊而不明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虽然零碎支动了些,拢统算着,还该有二千緡钱多在那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侄儿从前看见古时的墓誌碑铭,多有用‘春秋’两个字的,所以借来用用,倒觉得拢统些,又大方。”
(2).指不作具体分析。犹一概。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六:“我们所想发表的意思如有不同,被调整的语言便该有所不同……我们只好随机应变,不能拢统固执。”
(3).总共。 陈登科 《活人塘》十:“你把他抬回来,我家拢统这三间房子,你把他藏哪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