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7,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平地
大地
地下
一丘
扫地
地上
沙漠
地中
埃尘
丹墀
中分
拔地
地形
雪深
高云
《國語辭典》:平地  拼音:píng dì
1.平坦的土地。《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恃著强力,不用水向平地上推了舟船,共他徒党在家为淫乱之行。」《老残游记》第一五回:「店后有个大坑塘,却早冻得如平地了。」
2.整平地面。《论语。子罕》:「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3.忽然的,无缘无故的。如:「平地风波」。《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一出》:「跳过禹门三尺浪,俄然平地一声雷。」
《國語辭典》:大地  拼音:dà dì
整个地面。如:「大地回春,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國語辭典》:地下  拼音:dì xià
1.地面之下。如:「地下资源」、「地下水」。
2.秘密、不公开活动或不合法的。如:「地下舞厅」、「地下工厂」、「地下工作」。
《國語辭典》:地下  拼音:dì xià
地面上。《红楼梦》第一五回:「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满地下皆是家婆子打铺坐更。」
《漢語大詞典》:一丘
亦作“ 一邱 ”。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 汉 上有坟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刘去非 《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
(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河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按,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禹宇丘区:“丘之与区,今读则异,然寻按古语,其声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犹谓区为丘,亦古之遗音也。”
《漢語大詞典》:一邱
见“ 一丘 ”。
《國語辭典》:扫地(掃地)  拼音:sǎo dì
1.扫除地上的尘土污物。《孔子家语。卷二。致思》:「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西游记》第三六回:「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里面还有个管家的老师父哩。」
2.比喻摧毁无馀。如:「名誉扫地」、「斯文扫地」。《新唐书。卷一○九。列传。祝钦明》:「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六。神宗熙宁九年》:「平日闻望,一旦扫地,不知安石何苦而为此也。」
《國語辭典》:地上  拼音:dì shang
地面上。如:「请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
《國語辭典》:沙漠  拼音:shā mò
地面覆盖沙土,气候乾旱、植物稀少的土地。多分布于南北纬十五度到三十五度间的副热带高压带,平均年雨量不足二百五十公厘。可分为热带沙漠,如撒哈拉沙漠,和温带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漢語大詞典》:地中
(1).地平面以下;地面以下。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中行, 江 、 淮 、 河 、 汉 是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盖石油至多,生於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盖他处水皆转峡出,必有一洩水门,惟此地明洩涧甚少,水皆从地中透去。”
(2).大地的正中。周礼·地官·大司徒:“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孙诒让 正义:“地中者,为四方九服之中也。荀子·大略篇云: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3).泛指地理位置居中。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秦 处西偏,专用武胜…… 徐 处得地中,文德为治。”
《國語辭典》:埃尘(埃塵)  拼音:āi chén
1.飞扬的尘土。《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三国魏。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之二:「素叶随风起,广路扬埃尘。」
2.比喻世务纷乱污浊。《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慝,清宇宙之埃尘。」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國語辭典》:丹墀  拼音:dān chí
屋宇前面没有屋檐覆盖的平台,因古时多涂成红色,故称为「丹墀」。常用在宫殿或庙宇的正殿等具仪典性的建筑物前。《文选。张衡。西京赋》:「右平左墄,青琐丹墀。」《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大门过去,一个大天井。又几十层高坡上去,三座门。进去一座丹墀。左右两廊,奉著从祀历代先贤神位。」
《漢語大詞典》:中分
指房屋从梁到地面的部分。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國語辭典》:拔地  拼音:bá dì
挺出于地面,形容超群绝伦。唐。吴融〈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诗:「拔地孤峰秀,当天一鹗雄。」《荡寇志》第一回:「左首将台上,竖著一枝冲霄拔地的黄漆旗竿,上有一面杏黄旗。」
《國語辭典》:地形  拼音:dì xíng
地表的起伏、形状、轮廓等特徵。如:「丘陵地形」、「盆地地形」。《文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然观地形察土宜,西带常山,连冈平代,北邻柏人,乃高之所忌也。」
《国语辞典》:雪深  拼音:xuě shēn
在暴风雪时或风雪过后所量得地面积雪的厚度。
《漢語大詞典》:高云(高雲)
离地面5、6公里以上的云。能透出云后蓝天和太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