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扫 → 埽扫”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扫地(掃地)
(1).打扫地面。《孔子家语·致思》:“於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兔首瓠叶,可以行礼;扫地而祭,可以事天。”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家人们知道老爷回来,前几天就收拾铺设扫地焚香的预备停妥。”
(2).比喻除尽;丢光。文选·扬雄〈羽猎赋〉:“军惊师骇,刮野扫地。” 李善 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宋 费衮 梁谿漫志·行卷:“士之自处既轻,而先达待士之风,至此亦扫地矣。” 吴组缃 《山洪》三二:“保长告发了他,使他信誉扫地。”
(3).比喻全部,尽数。 南朝 梁简文帝 《答穰城求和移文》:“所以皇略北征,事同拯溺,愍百姓之未安,伤一物之失所。故餘民襁负,扫地来王。”旧唐书·李百药传:“及 大业 嗣 文 ,世道交丧,一时人物,扫地将尽。”明史·孙鑨传:“其流及於 杨巍 ,至 刘希孟 、 谢廷寀 而扫地尽矣。” 严复 《原强》:“兵连不及周年,公私扫地赤立,举债而外,尚不能无扰閭阎,其财之匱也又如此。”
《漢語大詞典》:洒扫(洒掃)
亦作“ 洒埽 ”。
(1).先洒水在地上浥湿灰尘,前后清扫。《韩诗外传》卷六:“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早帐具至旦。”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客来淡无有,洒扫凉冠屨。”
(2).指扫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 嬴县 西六十里,有 季札 儿冢,冢圆,其高可隐也。前有石铭一所, 汉 末 奉高 令所立,无所述敍,标誌而已。自昔恆蠲民户洒扫之,今不能然。” 唐 王建 《寒食行》:“牧儿驱牛下塚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3).剪除;肃清。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 龙沙 浄,归謁明光一报恩。”
洒水扫地;清除。诗·豳风·东山:“洒埽穹窒,我征聿至。”论语·子张:“ 子夏 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汉书·叙传上:“方今大 汉 洒埽羣秽,夷险芟荒,廓帝紘,恢皇纲,基隆於 羲 农 ,规广於 黄 唐 。”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敬真》:“﹝ 杨氏 ﹞性沉静,不好戏笑,有暇必洒扫静室,闭门闲坐。”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初 宋 元嘉 间,蠲 鲁郡 民 孔景 等五户,供 孔子 庙洒扫役。”
《漢語大詞典》:埽地
(1).古代郊祀的仪制,于坛下扫地设祭。礼记·礼器:“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埽地而祭。” 孔颖达 疏:“初则燔柴於大坛,燔柴讫,於坛下扫地而设祭。此 周 法也。”汉书·郊祀志下:“臣闻郊饗帝之义,埽地而祭。”后以为简易祭祀仪式。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埽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世。’”后汉书·张酺传:“ 显节陵 埽地露祭,欲率天下以俭。”
(2).谓扫除净尽。亦喻完全丧失。汉书·魏豹田儋韩信传赞:“ 秦 灭六国,而上古遗烈埽地尽矣。”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为贱隶,六畜资财,埽地而尽。”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俗书之误:“至如‘暴’已从‘日’,又加‘日’而为‘曝’;‘然’已从‘火’,又加‘火’而为‘燃’……架屋叠牀,触目皆是,而字学埽地矣。”
《漢語大詞典》:扫洒(掃灑)
亦作“ 扫洒 ”。
(1).冲洗;洒水扫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造此剑之时, 赤堇之山 破而出锡, 若耶之溪 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后汉书·赵孝传:“亭长先时闻 孝 当过,以有长者客,扫洒待之。” 宋 苏洵 《上皇帝书》:“刀锯之餘,必无忠良,纵有区区之小节,不过闈闥扫洒之勤,无益於事。”
(2).喻用武力平定廓清。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伏惟 唐 至陛下,再登太平,剗刮羣姦,扫洒疆土,天之所覆,莫不宾顺。”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腥羶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漢語大詞典》:风帚
亦作“ 风帚 ”。 指风。大风刮地似持帚扫地,故称。 元 曹泊启 《陪翟沉二文学岁暮登宴嬉台》诗:“风箒谁操执?云衣自翦裁。” 巴金 《还魂草》三:“寒夜骑着风帚呼呼地在外面飞行,连墙壁也冻得发出来低声呻吟。”
《漢語大詞典》:笤帚
亦作“ 笤帚 ”。 以细竹枝或去粒的高粱穗、黍子穗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元 王和卿 《拨不断·长毛小狗》曲:“你道你有似箇成精物,咬人的笤箒。”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 赵老头 ﹞开了街门,拿起笤帚,打扫院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你拿笤帚来扫磨子吧,我帮你套上。”
《漢語大詞典》:洒扫应对(灑掃應對)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一:“ 朱氏 之学则主於下学上达,必由洒扫应对而驯至於精义入神。”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圣人之道,贯彻上下,自洒扫应对,以至均平天下,其事理一也。”